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不少評論將今上視為天天努力不懈工作搞垮大明帝國的崇禎帝。到了江河日下,崇禎帝越來越多疑,一朝任用了五十位內閣大臣、十九位首輔,但習帝近期清黨整肅的大動作,卻很可能還要超越這個紀錄,儘管沒有人知道秦剛、李尚福是否中共的袁崇煥。

這時候,忽然想起昔日一位中國大陸學界朋友曾經半開玩笑、或裝作開玩笑那樣說過:其實中共直接實行帝制就是了,一切都會比現在更「好」。而他的理據,和袁世凱稱帝前的輿論工作、那些「民主共和不適合中國國情」之類的理論大同小異,而且事後孔明地看,袁世凱的大外宣套用在今日,也未嘗不可。

這位朋友認為今日恢復帝制的好處,首先在於省掉資源,不要浪費在人為造神運動上,因為當崇拜皇帝是基本功,就沒有人需要在這方面再做文章,可以多做實事。而且只要直接像泰國那樣有《冒犯君主罪》,就不用動不動就以「國家安全」之名拉人,明明確確就是冒犯一尊,「國家」的概念,反而可以還原為正常。

他又認為帝制的儀式感,正正是中國人需要的。那些排場,那些繁文縟節,階級森嚴,才給予一般人更明確的「上向流動」慾望。畢竟親王、貝勒、公爵要比「人大」、「政協」來得吸引,也可以方便大家做生意。很多人賺錢就是為了當大爺,將這一套重新制度化,社會就會更「和諧」。

另一個他認為的好處,就是「與國際接軌」。雖然世界主旋律是廢除君主制,但依然還有好些君主立憲國家,全球王室之間經常舉行社交活動,這是突破國際孤立的一條鑰匙。就算是沙特國王、汶萊蘇丹那種絕對君主制領袖,都會和英女王、日皇一齊開派對。中華帝到了那種場合,化虛為實,也可以做「外交突破」。

而且有了帝制,自然應該恢復朝貢制度。今朝的「一帶一路」大撒幣,也不過是要換來資源和勢力範圍,但沒有正式的朝貢儀式,始終有所缺憾。想像每一個亞非拉國家要拿錢,都要跪拜、呈上奇珍異寶,那種萬國來朝的鏡頭,足以在小紅書和抖音被小粉紅 J 至精盡人亡。

最重要的是帝制可以有一套制度確立接班人:太子,或立儲,就算是皇后繼位也無不可。當國家領導人想到自己可以千秋萬世,就不會急於一時三刻做傻事去歷史留名,起碼應該比現在有耐性。

這位朋友的怪論,有多少是正言若反,就自行判斷好了。

大家不妨重溫袁世凱「帝師」美國學者古德諾的《共和與君主論》,看看是否似曾相識?這位古德諾並非百年前的洋五毛,而是真正的學者、長春藤名校 Johns Hopkins 大學校長,後來也曾澄清說袁世凱的「籌安會」曲解他的言論。但文字會說話,凡寫過必留痕,信乎。

▶️ 馬浚偉讀《習近平語錄》打通任督二脈:「新香港」俊傑如何向《笑傲江湖》日月神教學習神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YCs90Vd4S8 

Files

Comments

Cristian

非常同意該學者的說法。 想補充一點,中國有超過13億有皇帝和聖人崇拜的‘老百姓’。恢復帝制,讓牠們感到心安,感到光榮。

oranje gaan

係講笑同認真之間玩味,有時真係一線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