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叱咤頒獎禮,在「新香港」氣氛中,已經成為碩果僅存具有公信力的盛事。無論是一人一票選出我最喜愛男、女、組合的「真普選」機制,還是現場所有人都會儘量在有限空間下講人話的意會,都令人感受到那個舊香港,依然在所有人心目中存在。

當然,妥協難免,但如何從中顯示到價值觀,其實比硬梆梆喊口號難度更高,也更有堆沙成塔的長遠效果。

心理學研究顯示了一生人最能接受新歌的階段,一定是青年階段。一來那個年紀沒有太多框框限制,二來那是對所有事物吸收得最快的時候,三來學習的時間也最多,無論對象是甚麼。所以到了我們這個年紀,自然很多新歌、新人都會沒有聽過。但因為時代的原因,起碼我對這一代的Mirror、MC、Tyson Yoshi 和林家謙的熟悉和關注,要超過許廷鏗、坤哥等巨星幫的上一代,也總有幾首他們的歌,會放在我的恆常 playlist。

雖然「新香港」一片肅殺,但廣東歌不但存續了下去,還因為巧妙的原因,發揮了更大作用,這是一個異數。歌詞從來都是一種各自表述的工具,同一首歌可以有無數演繹,當然歷史上會有種種禁歌(我們就介紹過很多),但很難所有語帶相關的歌詞都全部封殺,而這種擦邊球,可從來都是香港人的智慧。

何況有時候根本不需要創作人主動去擦邊球,在這個群眾就是第二作者的年代,任何歌詞、符號,都可以被賦予第二生命,這是由上而下的政權機器從來取代不了的 momentum。

對政權而言,目前對廣東歌的官方態度,似乎是儘量統戰,希望讓香港樂壇「迪麗熱巴化」。正如當外界談及新疆「再教育營」,小粉紅就會反駁「中國其中一個最紅的藝人是維吾爾族的迪麗熱巴」,香港當紅藝人無可避免地,也會被官方拿來抗衡外界對《港區國安法》的批評。只要身在香港,無論多麼盡力迴避政治、怎樣努力開拓海外市場、乃至根本不希望打入中國大陸,一旦被政權點名「邀請」做任何活動,實際上沒有 say no 的權利。這一點,除了少數網民裝作不理解,我想大家都會心裏明白的。

但正因為這種官方政策,卻令廣東歌得以在夾縫中存在下去,就像昔日鐵幕國家的音樂那樣,雖然有很多上頭交代的主旋律,但還有更多反映民間聲音、令人有共鳴的真音樂。廣東歌更神奇的功能,就是可以「反攻大陸」,同時連接海外,就像今年叱咤的最受歡迎男歌手張敬軒、最受歡迎女歌手陳蕾,都是廣州出生,卻已經非常被香港人、包括無數光譜定位是本土派的樂迷受落,正正因為他/她顯示了擁抱香港人價值觀的情懷。至於 Mirror 的熱潮,雖然很多「違反鏡安法」的朋友認為他們在香港是維穩,但我認識極多海外港人、包括處於抗爭最前線的,都非常喜歡他們。這一種連結,也是難以完全理性拆解的。

在所謂「完善議會」,曾經有個別豬仔「議員」提議要取締叱咤,認為入面的言論「宣揚港獨」之類;但那是這些人工作範圍的演出內容,就算是「自己人」也沒有理會。原因很簡單:取締廣東歌的香港精神是不能操作的,除非一刀切禁絕廣東歌,規定必須演唱普通話,否則就是違反《國安法》。有沒有可能去到那一步?是有的,畢竟迪麗熱巴就不是唱維吾爾歌曲走紅全國,而打壓本土主義的最後一步,必然是整個語言全面打壓,就像在今日新疆、西藏、內蒙那樣。但那個階段,就不是單純針對音樂了;之前的空間,基於歌詞的先天屬性,卻是封殺不了的。

▶️ 香港文化人陳嘉銘:Mirror 一代為何能帶來廣東歌盛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ZpD2gsgTVg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