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早前和一位流亡美國的「新香港」中學生「易碎君」做了一個YouTube 訪問,之後有一些很奇怪的後續細節,值得和這裏的朋友分享。

話說訪問在 YouTube 上載之後,唯獨在首30分鐘之內,出現了海量網軍留言,而這些網軍並非一般小粉紅。

須知這條影片本身的長度差不多有50分鐘,就算是1.5倍速收看,也很難在30分鐘內消化所有訊息。當然,很多網民留言都是不看內容的情緒表述,大家自然見怪不怪;但這批留言卻都是長篇大論,而又有具體的訊息量,分別指向截然不同、卻又和訪問有關的方向,並非單純小粉紅的陳腔濫調。

那首30分鐘內出現過甚麼留言?

例如質疑受訪者是成年人,已經20多歲,只是裝作學生博取同情。有質疑學生有這些行為,是家長的責任,然後大談家長教育。有指出「14歲已經成年」,要負所有責任,然後莫名其妙引向討論兒童色情的法例。有嘲笑申請美國綠卡非常容易,說流亡是移民的捷徑。有質疑受訪者前後矛盾,然後說一堆矛盾的定義。諸如此類,每一個留言的重點,除了 discredit 受訪者(和訪問者),都是企圖轉移視線,將討論引領到不同方向。

這些正是網軍守則典型所為。我昔日博士論文正是研究小粉紅操作,對網軍的內部守則,從來是即block,而有理由相信如果有高人可以檢查那批 IP address,源頭都是一樣。結果30分鐘之後,正常讀者開始留言了,這批網軍帶風向失敗,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這令我想起一年前,訪問一位流亡海外的澳門民運人士之後,又是有一堆網軍出現,來來去去幾個論點,互相問答回應,明顯目的是干擾正常討論和扭曲討論方向。當時那位被訪者做了一些調查,認為那些留言不是普通網軍、或「自幹五」小粉紅,而是來自澳門國安。因為留言對澳門內部情況非常熟悉,對澳門政府的line to take 也很能掌握,互問互搭的默契非常純熟,而且在同一個時段內不斷出現,最後起底了IP,果然如此。

回到這次訪問。除了知道那個案件的國安,外人是不可能立刻研判「易碎君」的故事是甚麼一回事的,更不可能立刻可以決定是否要在「黃金30分鐘」內「出征」。而同一頻道的其他內容,包括那些批評《港區國安法》的,卻又從不見這批帳號蹤影。

以往香港政府是不會有編制使用網軍的,預算層層審批,一定會有人洩漏,所以頂多只能是小規模的操作,效用很有限。比較具規模的都是「體制外網軍」,例如梁營、屈小姐那一條線,預算不是來自香港政府,就一切好辦(所以它們要捍衛的對象,也從不是香港特區政府)。

然而有了《港區國安法》,國安預算無限,可以想像已經in-house承包了網軍的工作。畢竟網軍是中國國安正式編制之一,這「優良傳統」,也不可能不在「新香港」發揚光大。

我只是想:警察好歹是一份高薪厚職的工作;就算是毅進學位,好歹也是一個學位。到頭來,居然 job description 就是要做五毛,還可以怎樣找其他工作?有沒有少許鄙視自己?當納稅人的寶貴資源被如此糟蹋,這種地方,還有甚麼可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 流亡香港中學生易碎君:想不到國安連一個中學生也能下得了手,我為甚麼非走不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OQzEcZv7BU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