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雷鼎鳴教授在「新香港」忽然吐真言,直言「新香港」經濟「在未來八至十年」都不會有起色,引起熱議。關於如何閱讀雷鼎鳴這類藍營學者的訊息,又或究竟他們說的話、寫的東西有多少成屬於功課,有少成是真心,我對這類問題曾經思考了很久。而這又可以從我對雷教授本人的認識談起。

我和雷教授有數面之緣,見面時客客氣氣。最記得他曾經「語重心長」的提醒我,稿費千萬不要太低,無論對方是誰,「少個崩都唔得」。這是有一些宏觀背景的,當時雷鼎鳴在《信報》有定期專欄(現在轉了去《經濟日報》),曾經他被認為是《信報》可以接上一代班的寫手,畢竟這是財經新聞;但後來種種原因,我做了一段長時間《信報》的主筆。

如果不計他受訪時的自由發揮(例如「支付寶叫雞」一類),單看他的專欄文章,那是很能代表「知識藍」的。他的其中一個主要使命,自然是「說好香港故事」;他也有公開的政治身份,特別是在佔中期間高調加入反佔中的「幫港出聲」,那就是一個鬥爭組織,非一般建制組織可比。

怎樣研判一個深藍中人是否「自幹五」,通常可以從他獲得了哪些回報觀察,無論是實質的,還是形式的。雷鼎鳴以一個普通學者身份,成為太平紳士、得了銅紫荊勳章,一度是「新香港」借屍還魂的「特首政策組」首席顧問熱門人選,這都需要被放在另一個名單上。和大家熟悉的另一位藍營經濟評論員湯文亮博士對比,就可以明白差異何在。

不過雷鼎鳴和不少「知識藍」一樣,不能完全以大外宣工作組視之。他的思想系統有一定內在連貫性,而認定「東升西降」,判斷美國經濟霸權不可能持續下去,屬於他個人經歷的核心信念之一。雷鼎鳴「首先」並非中國人,他早就加入美籍,自己在美國的芝加哥大學本科畢業、明尼蘇達大學博士畢業,兒子也是在美國工作生活,對美國有自己第一身的理解。他的文章經常嘲笑美國的種種社會問題,無論是露宿者還是槍械、校園文化還是外交,覺得對比下,中國一切井井有條;他也經常比較中國和美國的官方數據,得出美元霸權不可能持久的結論。對他而言,在中國、新香港的生活待遇,大概比在美國更好,也得到更多重視。可以想像在他的圈子中,反美沒有代價,反中就身敗名裂,久而久之,就進入了自我洗腦mode。

與此同時,雷鼎鳴應該是真心嚮往他小時候的香港,他不斷強調的「獅子山下精神」。這也是不少前輩的心結。無論是身為經濟學講座教授的他,還是近年政治上毫無底線的王晶、陳百祥,本來的形象都很「香港仔」,他們覺得從前自己都是從窮困的背景打拼上來,上位時很勤力、很靈活走位,認為這代表了「香港精神」,非常不滿新一代香港青年以價值觀凌駕發展經濟的追求,覺得要是他們成長在自己上位的年代,只有被他們「屌打」一個下場。既然覺得現在是「東升西降」的大時代,他們認為香港新一代必須學習他們當年的靈活身位,盡一切能力「分享中國經濟紅利」,包括過猶不及的吹捧、從而找到自己的存在角色,才是真正的「香港之道」。

雷鼎鳴和屈小姐不同之處,在於他的經濟活動無須完全依靠從事大外宣和打手工作,後者只是他的投資和社會網絡的「錦上添花」。他需要政權的加持,提醒自己在朋輩的地位,和在投資夥伴面前展露身價,但同時會很努力的嘗試告訴自己,「我依然是獨立思考的」,畢竟一個講座教授不會認為屈小姐有資格和自己平起平坐。所以當他說香港經濟未來八至十年也不會好,雖然也戴了頭盔,說「十五年後中國一帶一路和RCEP成熟了就會好起來」,但屆時他也不知道是否尚在人世,他的訊號相信是「真」的,真的反映了他身邊知識藍目前的憂慮。

不要忘記,這一代前輩非常需要得到身邊人的認同。

這一份憂慮,包括他不得不承認美國無論怎樣「西降」,都有能力令香港經濟萬劫不復;中國無論怎樣「東升」,都沒有能力獨力解決目前的經濟危機;人民幣國際化也好、一帶一路、RCEP也好,都要依靠中間地帶國家的合作,但他心底里明白人家不可能不對沖;而香港經濟已經沒有了昔日的國際角色,唯一出路,就只能期望擔任中國和「中間地帶國家」之間的中介,然而香港人又已經失去了左右逢源的能力(和動力),令他幾乎在有生之年(他現年72歲、預計15年後才有可能好,那時他已經87歲了),都看不見前景。

這一個結論,訊息量很大,值得大家深思。

▶️ 蕭少滔:穆迪下調中國評級展望理所當然,資產管理公司資不抵債、火燒連船、老闆忽然急病身亡風暴,才剛剛開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Yr3VJtUyLM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