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每次台灣大選,兩岸議題都會是重要議題之一,而美國會否在危急關頭軍援台灣,更是兩大陣營的重要爭論點。藍營在過去幾年,一直強烈宣傳「美國不可靠」的「美國棄台論」,但他們援引的理論基礎主要並非來自中國大陸,而是來自美國國際關係殿堂級學者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在關鍵時刻,讓我們再回顧他的「棄台論」究竟是甚麼一回事,究竟應該按字面演繹,還是一直被藍營曲解。

2015年3月,米爾斯海默在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雜誌撰文,題為《對台灣說再見》(Say Goodbye to Taiwan),被外界總結為「美國棄台論」。簡括而言,就是美國為了自身國家安全和利益,重新思考保護台灣的外交戰略和代價,必要時放棄保護台灣。儘管米爾斯海默之後曾專門對當時還未當選總統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澄清,說自己「並不主張」美國棄台,但其理論基礎卻實在會容易有如此結論,因此論證才擾攘經年。當時中美關係還是相對和諧,未有今日的「新冷戰」局面,但理論歸理論,還是會得出同一結論的。

文章一出,立即引起兩岸學者熱議。大陸學者當然十分歡迎米氏言論,更以美國權威學者主張美國應懼怕崛起中的「天朝」,而沾沾自喜。《文匯報》亦對文章作出回應,指「台灣的安全自然不輪到美國保護」,又批評「美國只把台灣當作是亞太區部署的一環」,暗示美國棄台是大勢所趨。台灣學者則普遍對米氏言論感到失望,認為如果美國真的放棄台灣,最終也會損害美國在亞洲的利益,只會得不償失。

一篇文章可以引起如此大迴響,原因是米氏乃國際關係的大師級人馬,著名的「進攻性現實主義」(Offensive Realism)理論的始創人。他的個人經歷鷹派色彩強烈,曾入讀西點軍校,並於美國空軍服役五年,後到康乃爾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其後在布魯金斯學會、哈佛大學等研究,1980年代開始在芝加哥大學任教,成為校內明星。米氏的服役經歷,深深影響他對國家安全和國際關係的看法,成為「進攻性現實主義」的理論基礎。跟原始現實主義一樣,進攻性現實主義也強調國家是國際政治舞台上最主要的單位,亦認為國家會希望把自身利益和安全最大化;但不同的是,主張在不可測性強烈的國際舞台,國家會傾向以衝突爭取利益。

2001年,米氏出版經典著作《大國政治的悲劇》,正式闡述「進攻性現實主義」的概念。書中指出國際政治格局有三大重點:

一、國際政治由國家主導,國家之上其實沒有所謂的「超國家組織」(Supranational Organisation);
二、所有國家都有攻擊對方的能力;
三、沒任何國家可以準確估計其他國家的行為。

因此,他認為國家必須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以保障生存空間;大國的目的不單是要富國強兵,更要成為有能力制定遊戲規則的霸權。不過,米氏同時認為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真正成為全球霸權,充其量只可以在各自地區稱霸,成為一方霸主,即使強如戰後美國,也從來不是全球霸權。結果不同地區的大國會在交接點不斷衝突,舊有大國和新興大國因為對既有秩序的不同理解,也必然不斷衝突,無論主觀上多麼珍惜和平,這就是「大國政治的悲劇」。

不過除了米爾斯海默的「進攻性現實主義」,現實主義也發展出「防守性現實主義」一支。同為現實主義的流派,兩者都有其同假設,如以國家為主要研究單位、國際政治舞台處於無政府狀態、國家會追求利益和國家安全最大化等。然而,兩者在尋求國家安全的手法則有所不同,攻方認為國家必須積極對外擴張且打撃對手,防方則主張盲目向外發展只會為國家帶來更大不穩,因此主張只有不可測性甚低的大前提下,國家才可主動出撃。要理解「棄台論」,也必須從兩者的差異開始去思考。

(待續)

*改編自沈旭暉《信報財經新聞》文章

▶️ 陳方隅博士:國際關係「進攻性現實主義」大師 John Mearsheimer的台灣觀:由「放棄台灣」到「美軍必防台灣」,立場改變還是一場誤會?(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SAn_Fgi7d8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