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看見黎智英終於要出庭,香港人應該百感交集。

不久前,訪問過壹傳媒集團前非執行董事、《南華早報》總編輯 Mark Clifford,他正在撰寫關於黎智英的傳奇,所以希望詢問社會各界怎樣看黎智英的過去、現在、未來。

其實在一段長時期,《蘋果日報》和《壹週刊》的社會形象並不太好,無論是狗仔隊的作風,還是個別報導的新聞操守(例如陳健康案),都充滿爭議。在衛道之士眼中,《蘋果》風月版是為了和《東方日報》競爭而設,卻將報格進一步降低。當時香港尚有言論自由,《蘋果日報》的民主派色彩雖然鮮明,但不被認為是獨家。

而這一切,不過是二十年前。

《蘋果日報》的薪金比同行都高,但內部競爭非常激烈,因為黎智英引入一種非常大壓力的每日「鋤會」模式,不同部門、版面負責人都要互相批評(有時就變成批鬥),去爭取進步。對這種管理作風buy的很buy,唔buy的好唔buy。那時候的黎智英,自然也不是以人情味著稱。

然而在近幾年,一切的口碑都完全不同,可以肯定的是,黎智英變得寬容多了,看事物的高度也超越了昔日。例如在《蘋果日報》,和他不同立場的專欄他完全不會干涉,就像李怡變成批判泛民的本土派,依然在《蘋果》最當眼位置寫專欄。在龐大政治壓力下,他沒有改變任何立場,看著廣告越來越少,反而利用這個機會轉型經營網絡平台,《蘋果動新聞》和《蘋果日報》網站是所有香港媒體轉戰網上最成功的,已經成為傳媒界的教育樣板。

黎智英有很多機會離開香港,而勸他離開的人一定有很多、很多。無論他是打算在香港殉道,還是本來不認為政權會如此重手,客觀事實就是他拒絕離開。

據他身邊幾位朋友和我說,當其他人以為他在豪宅養尊處優之際,他其實早就鍛鍊每天晨早起床、沖凍水涼,以做好坐監的身體和心靈準備。而去他近年看了很多神學書籍,還是英文原版的。他獄中畫的畫、傳出來的訊息,全部都是宗教性的。一時間,甚至令人懷疑他是否已經肉身成聖。

我從來相信,每人都有善惡,一個良好的制度、良好的環境,會將人的真善美發揚光大,反之亦然。究竟是甚麼令黎智英善的一面無限擴大,到了一個幾乎完全看不見私心、私利、任何個人計算的地步?宗教大概是一個原因,不過除了狹義的宗教,他似乎已經視舊香港為一種信仰。這種信仰,和「新香港」的邪惡相對照,足以令一個人昇華。

「國安法庭」審的表面上是他,其實是整個舊香港。

▶️ 「新香港」黑獄「法治」下,黎智英有可能100歲前離開監獄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qI7-UFvtWo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