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年份:1950-2000年代
來源:潘迪華

早前在這裏分享過樂壇前輩潘迪華姐姐的故事,前後差不多有一萬字。原來潘姐姐都親自讀過了,然後寄來圖中她的CD和著作全集,不少都是早已絕版的藏品,令人非常感動。

這位已經92歲的前輩還在每日工作,還在構想下一個project,這種精神和毅力是驚人的。而且她很願意融入後輩、後後輩的世界合作,例如和林嘉欣的合作就令她們成為忘年交。那種時刻與時並進的精神,更是不可多得。

潘迪華姐姐保留史料的苦心,也是罕見的。她的不少登台服裝、私人物件,都已經在今年南豐紗廠的展覽展出,明顯她對自己的故事非常珍視,也希望流傳後世。原來她家中還有海量資料,基本上一切都保存了,那是舊上海、舊香港的寶貴見證,絕對應該整理成專著出版。究竟要多少effort,才可以保留一生的所有見證?除了持之以恆,還要有很強的信念。她也對大台居然沒有保留當年她與國際巨星 Matt Monro 合唱的節目內容,感到匪夷所思;知道了,我也覺得匪夷所思。

看見她的藏品內容,很是感慨,想起不久前看過另一段新聞,訪問年前英年早逝的著名演員廖啟智先生的遺孀、本身也是藝員出身的陳敏兒女士。

印象中,從前的陳敏兒經常被捕捉肉緊表情,很容易緊張到哭,TVB 最喜歡安排廖啟智做一些簡單危險動作,然後close-up 到陳敏兒的面部,這是廉價大台典型的廉價娛樂公式,非常TVB。他們夫婦的恩愛是廣為人知的,後來陳敏兒淡出娛樂圈,廖啟智也離開大台,演技越來越受肯定。

想不到在訪問中,陳敏兒表示丈夫病逝後,很快就把他的一切遺物全部丟棄,連照片也全部當垃圾處理。她淡淡然的說,人都走了,留下物件也沒有甚麼意思;就算真的有死後世界,屆時大家應該也已經昇華,不會擁抱甚麼的,神交就足夠。這種斷捨離固然境界很高,自然也不代表已經沒有了感情,但一切物件其實都不是純粹屬於私人的,也是屬於時代的。

讀完那個訪問,始終不很舒服。

潘迪華姐姐希望我回香港和她見面詳談。我也很想,只是也要向她坦言在目前氣氛下,沒有回港的打算。作為從舊上海逃難到香港的過來人,她自然完全理解,並有錄音留言傳過來鼓勵。雖然未知人生有沒有機會當面見面,只能隨緣,但確實在認真思考這個project 能否成真。

▶️ 亞洲音樂教父鮑比達: 菲律賓上海音樂世家後人,如何孕育東西文化交融的廣東歌經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JAHYlStgz0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