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哈瑪斯悍然發動對以色列的突襲,對平民無差別傷害、俘虜以色列人質,擺明車馬是要挑釁以色列作出強烈回應。面對這樣的事變,以色列就算內部近年再混亂也好,也必然會團結一致;內塔尼亞胡的政府既然已經宣戰,後續發展也大概可以預期。

關於哈瑪斯在國際、內部層面的戰略目的,連日已經談過不少,至於戰術層面,也同樣值得分析。簡單來說,先說結論:未來戰況恐怕非常慘烈,潘朵拉魔盒才剛剛被打開。

如果單論軍力,哈瑪斯自然絕非以色列的對手,以軍瘋狂反撲可期。那對哈瑪斯領導人來說,究竟這次要達到甚麼戰略目的?使用的又是甚麼戰術?怎樣才可以在戰場上戰敗,但戰略上得到大勝?

這樣的例子其實歷史上有不少,近代最經典的「戰場敗、戰略勝」正是1956年的第二次以阿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以色列軍隊輕鬆戰勝了埃及軍隊、奪取了蘇伊士運河,但美蘇都要拉攏埃及代表的第三勢力,拋售英法股票,令協助以軍的英法聯軍退軍,以軍最後也被逼退兵,令埃及的納賽爾成為民族英雄、乃至阿拉伯民族主義共同領袖。

哈瑪斯的民兵和以色列軍隊之間的戰爭,自然是一場「不對稱戰爭」。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也算得上身經百戰,知道以軍的最大優勢在於空軍;但以色列人最害怕和對手打巷戰,就算近年科技發展,令定位追蹤變得相對容易,巷戰始終會死傷枕藉,從來不是高科技軍隊的選擇。何況以軍近年趨於安逸,以色列人越來越富有,機會成本越來越高,打巷戰的恐懼就與日俱增,不可和近乎一無所有的巴勒斯坦人同日而語。

所以以色列宣戰後,一定會對加沙地帶的哈瑪斯據點狂轟濫炸,嘗試對哈瑪斯領導人予以「斬首襲擊」,這些招數都是見慣見熟。如果哈瑪斯始終不投降、不交出人質,大不了以軍就直接攻入加沙,表面的佔領,也不會有甚麼難度。畢竟在2005年前,以軍就是長期駐守加沙地帶,只是沙龍總理在2005年宣佈單方面從加沙撤軍,才令哈瑪斯成為加沙的絕對管治者而已。

但這些軍事行動本身,是不可能剷除哈瑪斯的,對此以色列也心知肚明。

加沙地帶的總面積不過365平方公里,不及香港的1/3,卻住了200多萬人,如果以軍開入加沙,就難以避免要打巷戰。加沙巴勒斯坦人不是香港人,失業率超過40%,而又年輕力壯、充滿怨憤、nothing to lose,以軍在加沙面對的抵抗,正是哈瑪斯需要的「唔靚的畫面」。當以色列殺傷平民過多,就會激起國際社會廣泛譴責和反戰情緒,阿拉伯世界必然會重新團結支持巴勒斯坦人,不但沙特不敢和以色列和好,就連已經「大和解」的阿聯酋、巴林、摩洛哥等國,也可能會走回頭路。

這次哈瑪斯的戰略,還包括在約旦河西岸、即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領導者法塔赫的大本營同步發動襲擊,作為一場實驗。如果戰場只在加沙,畢竟難以波及更多鄰國,但只要西岸接連出現恐怖襲擊、甚至在以色列本部不斷出現恐怖襲擊,這就會逼使法塔赫有清晰表態:究竟是和以色列一起「反恐」,還是和哈瑪斯同胞一起「抗爭」。而one way or another,對哈瑪斯都是戰略上的勝利,法塔赫都會是大輸家,要麼被以色列合法驅逐,要麼被巴勒斯坦人視為徹底內奸。近年哈瑪斯積極滲透到西岸,這次暗子們大概就會大派用場。

(待續)

▶️ 《新天方夜譚》作者・埃及港人葉中嫻:以巴加沙衝突的幕後玩家:黑警、中國與埃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Em6hDENx0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