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深度評 🇨🇦🇮🇳】加印交惡前傳:錫克教分離主義的「國際線」(二) (Patreon)
Content
二百多年前,錫克教徒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之後,不久英國逐漸控制了整個南亞次大陸,最後一個戰勝的主要國家,就是錫克帝國。因為要是這個國家繼續存在下去,英國在印度也好、阿富汗也好,都不容易建立絕對權威。經過兩次「英錫戰爭」,錫克帝國在1849年完全瓦解,被劃入印度本部和不同土邦,但錫克教徒的勇武作戰經歷,已經令英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也意外地開啟了錫克教徒的「國際線」。
自此英國大舉招募錫克教徒加入英軍、和大英帝國各地的警察部隊,算是「以夷制夷」政策的一部份。既然是「以夷制夷」,英國承諾保障錫克教徒繼續維持自身的獨立身份認同,換取他們監察印度教徒、穆斯林的自覺。而錫克教徒也隨著英國的殖民路線,散居世界各地,逐漸形成了今日總人口達幾百萬人的海外錫克教徒群體(不過後一批其實是五十年前才移居,稍後會再談及)。接受錫克教徒最多的包括加拿大、澳洲、英屬東非(主要是烏干達)、英屬馬來亞等,還有英國本土。
在這樣的背景下,英屬香港也出現了一些錫克教徒,今天大概有一萬多人,很多都是源自英國招募到皇家香港警隊的一群。他們在跑馬地建立了錫克廟,二戰期間收容過不少華人到廟內午餐,和本地人關係比較融洽,我也曾和學生參觀過錫克廟很多次。著名香港印裔藝人喬寶寶就是錫克教徒,他在《殘酷一叮》成名之前,正是看守監獄的香港懲教處職員。可以說,世界各地的錫克教徒大都成功保留了自己不同於印度主流社會的身份認同,通過「國際線」,維繫著一個立國夢。
印度獨立之後,錫克教徒聚居的旁遮普成了印度的一個邦,佔邦中過半人口,但並沒有任何形式的自治身份和地位。不少錫克教徒加速了移民計劃,認為印度教徒的管治比英國人對他們更歧視;「留下來的人」也醞釀了更強的分離主義傾向,對被印度壓迫心懷不滿,通過重構錫克帝國的輝煌歷史,希望再次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立國家:「卡利斯坦」(Khalistan),意即「純潔者的國度」。
由於錫克教徒向心力強,離開了的都會繼續匯款接濟留在印度境內的同胞,而在海外可以暢所欲言,也不擔心印度的「長臂管轄」,就形成了一度成為氣候的裏應外合。為甚麼這次加拿大政府對境內錫克教領袖被殺反應激烈,和錫克教徒在加拿大境內越來越大的勢力,與及他們「國際線」近年的成功,自然息息相關。
所以海外港人,也千萬不要妄自菲薄。
(待續)
▶️ 資深印度記者、《殺死民主:印度通往獨裁之路》作者 Debasish Roy Chowdhu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SBAYzYmx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