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不經不覺,9/11事件已經22年。9/11對世界局勢的影響,在不同地方已經談了很多,這裏卻想分享一下對個人人生的影響。

9/11當日,我在香港,等待不久出發到英國,開始牛津大學的博士課程。看到電視直播,很震撼,覺得世界會從此不一樣。然後,寫了一生人的第一篇給報章的國際評論,投稿到《明報》論壇版,第二日就刊登。寫了幾篇之後,《明報》的劉進圖先生邀請在馬家輝博士的《世紀》版寫十篇專欄,然後在國際版開始了固定欄目。這是半無心插柳的事,自此也開始了一個新身份。

本來我並不覺得一個未畢業、甚至未開始就讀的博士生有資格評論甚麼,但正是因為9/11期間在香港,改變了我這個看法,給予了我一點信心,和一點使命感。導火線,正是9/11當日的香港直播新聞報導和分析,非常驚嚇。

至今依然記得,當日亞視(當時自然還有ATV)為了打贏大台,9/11發生後,安排了一整日的特備節目。這本應是非常難得的新聞觸角,但電視台既沒有現場報導,又沒有有份量的專家學者評論,卻一整天都安排當時的「亞視台評」官方主持人、主持《平常談》的一位有大陸商界背景的先生,作出「深度分析」。

這位前輩可能在商界有獨到心得,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對國際關係並不熟悉,卻可以憑純粹的想當然,當日在ATV 「深度分析」9/11 事件好幾個小時。最記得他說美國鎖定拉登的蓋達組織為9/11主謀,很奇怪、不知是不是一個陰謀,「因為呢個咩嘢拉登,我從來都未聽過既」。 只要稍為做一些資料搜集,就會找到幾年前蓋達連橫襲擊美國駐東非大使館的前科。如果連拉登也沒有聽過,這些大事自然也沒有聽過。

但縱然是這樣,他卻繼續氣定神閒,以智者姿態,繼續評論9/11好幾個小時。

那時我才100%確定,香港的國際視野真的很恐怖。

那一年,我剛從清華大學訪學了一年,之前在美國畢業;而在美國畢業那年,阿富汗塔利班代表團曾訪問美國,引起連番校園爭議,至今歷歷在目。當時只覺得就算比起中國大陸的國際關係評論,不論立場,香港的也實在遜色極多,更不用說西方的評論。如果9/11對世界是一個wake-up call,對我所認知的香港國際觀,也是一個wake-up call。

本來我在牛津的博士論文題目,是關於中國大陸文革的當代外交影響。經過了9/11,我開始覺得應該要改比較update的題目,而且當時很少人研究9/11、反恐和中國的互動,9/11後中國網民幸災樂禍的反應,也令人側目。於是,我輾轉改了研究中國民族主義外交,其中兩個案例,正是9/11事件和伊拉克戰爭。

因為當時對反恐議題很有興趣,翌年聖誕回港探親期間,玩票到科技大學做了一個演講,題目就是「反恐與後9/11世界觀」。當時沒有想過(或沒有確定)原來大學當作是一個「de facto job talk」,因為剛巧有教授離開,要請一個短期臨時替工,於是下一個學期就請了我當全職的visiting fellow,就是任教「後9/11世界秩序」。而那時的我其實才剛剛通過論文第一階段,成為 DPhil Candidate。

現在回看,因為9/11,我在媒體、學界的起步,都遠比同齡人早和順利。而因為有了這些在香港的支點,無心再插柳,又再認識了其他各種各樣的人,開始了各種各樣的玩票。

人生的際遇,有時候就是這樣。無論如何精算,都不如人意。沒有planning、但有準備,人生自然就會豁然開朗。

▶️ 9/11 週年,還有人記得嗎?22年來,恐怖襲擊手法有何改變?美國反恐戰如何定成敗,中國是否才是最大贏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gljfcAs_OY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