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郭台銘宣佈參選明年一月舉行的台灣總統大選,現在形勢變成四頭馬車:國民黨的侯友宜,民進黨的賴清德,民眾黨的柯文哲,還有目前算是獨立身份的郭台銘。不少綠營朋友認為,這是非綠營票源分散的大好消息,賴清德可以提前宣佈當選。

但現實政治,自然沒有那麼簡單。讓我們嘗試描繪這個立體結構,大概會讓人容易看清形勢:

正如早前談及,台灣藍綠雙方的基本盤都非常鞏固,無論怎樣都會投綠、投藍的都不會超過35%,而更多人對政治越來越冷感、犬儒,對藍綠雙方都不滿意。重點是:他們卻會是左右大局的人。

數字上,郭台銘、侯友宜、柯文哲加在一起,支持度一定會高於賴清德,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實。問題是這三人能否正式整合為一個團隊。

整合的主要難度,自然是分成 / 分贓。國民黨的傳統支持者有不少地區人士,有根深蒂固的地方利益;郭台銘的商界履歷令台灣商界最為放心,認為他懂得在中美之間遊走和「避險」;柯文哲最懂得網絡操作和形象建構,吸引了大量中、新生代支持,通常這個年齡層是最難動員的,這也是傳統國民黨陣營的死穴。

換句話說,這三人其實有很大的互補空間。

談及棄保效應,有一種是官方主導的,另一種是民間主導的。例如在最後關頭,如果泛藍、泛白三人的支持度都明顯落後於賴清德,屆時有一些有影響力的中間偏藍輿論領袖、媒體、所謂KOL呼籲「集中票源」,那時就要看台灣選民的選擇。

至於官方主導,自然要三人閉門談好一切,這涉及具體利益分佈,往往非常困難。就算談好,只要分不均,各自的支持者也可以「軟抵抗」。2004年連戰、宋楚瑜可以組成聯隊參選,已經接近奇蹟,還要是汲取了2000年分散票源的教訓。但現在要三人自動自覺搞棄保,當各自都會想「棄的為甚麼是我」,就會破局。

要成功達成這種共識,往往只能由更高一格的 king-maker 推進。台灣內部已經沒有了更神級的存在,但地球上還有:一個是中國,一個是美國。

對中國而言,如果這三人合力才可以讓賴清德落選,然後與中國簽訂甚麼「新一國兩制」框架協議(三人都不同意這個名字、但其實都同意「要談」這個關鍵),自然有動機去提供誘因,促成三人建立大聯盟。這種誘因是很重要的:台灣內部的利益板塊很鞏固,不可能忽然出現無人染指的肥缺,就算民進黨落選,也不見得可以騰空很多利益出來讓人再分。但中國大陸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讓一些台灣外部利益作為誘因,令三人可以各自對支持者「派餅」。(一個比喻: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入侵朝鮮,動機之一,就是因為本土再無利益可以安撫大名,但境外就可以畫餅充飢。)

至於美國雖然傾向賴清德,但也不是沒有促成上述三人合作的誘因。如果華府研判賴清德上台出現即時危機的機會很大,而總統又因為種種原因傾向避險,同時侯、郭、柯三人又明確表示願意和美國合作,根據現實政治原則,美國也不是不可能扮演這角色。泛藍陣營一直由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主力走「親美」路線,這幾年在華府活動的很頻繁;一般美國政客、就算是高調支持台灣那些,也不會一面倒倒向民進黨。例如佩洛西和國民黨溫和派的互動也很好,並會以當年和宋美齡的友誼拉關係。

如果三人在選戰初期,各自鞏固了不同支持者的基本盤,其實也是拓展了整個非綠光譜,說不定到了最後才合併,會比一開始就「組隊」參賽更能拓展票源。對綠營而言,由於對家變數太多,其實陷於被動,以賴清德的作風,也不似會有甚麼奇招,其實隱憂不少。

▶️ 國民黨國際部副主任黃裕鈞:國民黨必須走親美路線,才有出路(上,中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pu-CSKjU64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