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自從「新香港」不再容許媒體自由發聲,除了《蘋果日報》、《立場新聞》、乃至《眾新聞》等都被結束,剩下來的媒體已經與大陸媒體(或起碼是大陸自由派媒體)無疑,連《東方日報》「功夫茶」都要被消失,不少香港朋友都寄望海外媒體接力發聲。對近年不少朋友分別籌備的海外媒體,我們都有以不同形式支持,也是基於這個期望。

但與此同時,其實我也一直很擔心這類媒體運作下去,可能很難避免「唐人街化」現象。

在真正的唐人街,通常都有一些「街報」、「地區報」,入面主要分享兩類新聞:這條街華人社團的「重要人物」講話、活動,與及「炒」中國大陸官媒的頭條新聞。近年隨著全球化,不少這類唐人街報都被大機構收編,追查下去,就會發覺很多背後都已經是國家資源,對外的窗口,自然千篇一律。

先不談意識形態和政治,這樣的「唐人街視角」,究竟最大問題出在哪裏?

通常我們每一個人接收的資訊,都有三類:最貼身的身旁事;最抽象的國際、宇宙大事;還有所屬社區、政府的事。第一類因為直接影響衣食住行,一般人都會關注;第二類雖然很重要,但一般人都很難直接參與,知道這些資訊,純粹有拓闊視野的作用,然而假如基礎視野不存在,無論怎樣「拓闊」,都只有扭曲的世界觀。

令兩者連在一起的,就是第三類:雖然所屬社區、政府的施政個人也不容易直接影響,但自己卻起碼有持分,而通過這種持分,往往可以認識理想和現實之間必然有距離,閱讀國際形勢時不會太天馬行空、一廂情願,而遇到生活瑣事時,也比較可以推己及人、易地而處、培養同理心,不會太偏執地不通世務。

在唐人街,卻偏偏缺乏了和所屬外部社區的應有連結。一般「街民」平日關心的,如果就是這條街的「大事」:哪裏有一間新的糖水鋪八折酬賓、哪裏有裝修工人被三姑六婆投訴手工不好漏水、阿貓和阿狗因為爭奪同鄉會康樂部幹事這「要職」而勾心鬥角互相抹黑之類,that's it,nothing else,這會成為怎樣的人?這些東西在正常人心目中就算知道,佔的重要性也是非常有限的;如果這卻是唐人街新聞的全部,就是本末倒置。

有了這樣的世界觀,再閱讀真正的世界大事,中間就有了難以彌補的斷層。平日覺得「重要」的事都是那些,就會以為這個世界都是圍繞這類東西轉動。慢慢下來,這些人再也不能走入真正的社會,只能永遠活在自己的平行時空。

我們都不希望海內外港人活在這條香港版的「電子唐人街」。但眼見牆內的香港人,在新殖民者進駐下,已經失去了對自己社區、政府的持分,能接收的只有街坊之事、和官方審查後的反西方世界大事,斷層已經形成。

至於牆外香港人媒體,卻由於得不到牆內香港的太多第一手資訊,又沒有任何優勢去處理所屬當地社區的新聞,同樣只能專注自己的「強項」,也就是「電子唐人街」的是是非非,再配合一個非常籠統、大而化之的立場傾向。

坦白說,每次聽見這類電子唐人街是非,必然敬而遠之。我們有沒有能力,建立超越「電子唐人街」視野的資訊平台?

▶️《異鄉港孩》趙崇基導演:兒子離開香港、不用鬥爭思維過每一天,無論犧牲多少都值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Q90LLYFqUA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