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袁弓夷的「香港議會」構想,推算全球有1100萬人合乎投票資格,他希望有100萬人投票。100萬人這個數目,無論怎樣推算,一般人大概都會認為是接近 mission impossible;但袁弓夷也說過,「就算只有10萬人投票,也已經遠比香港現在的議會有認受性」。根據同一思維,自然也應該比海外「沒有新mandate」的前香港政客有認受性。

是否接受這演繹,大家可以自行研判。重點是如果以10萬人為真正的目標,卻是相對 feasible的。除了連日談及的結構性原因,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電子投票的方式,幾乎必然會令票數比參與實體投票的人多。這同樣是structural的,不是針對任何單一案例。

這是因為電子投票的過程,特別是民間籌辦的,有幾個不同要素必須同時兼顧,而要兼顧是很大的挑戰:
一,任何組織者都希望投票過程越簡單越好,以方便更多人參與;
二,任何組織者都希望投票越保密、越安全越好,不應該留下投票人的任何個人資料;
三,任何組織者都希望投票具公信力,不會出現大量重複投票、投假票、未經授權投票等。

就算是政府舉行,這些目標有時都會互相衝突。例如要杜絕舞弊,就需要更多個人資料存檔和核實;但要保密、方便,就應該越少資訊提供越好。

目前「香港議會」提供的電子投票方式,並未有觸及很多細節性問題,只公佈了基本概念:下載官方app,提供個人護照的掃描barcode、及「一些」個人資訊,在飛行模式投票,然後刪除。根據這簡單介紹,可以想到有以下票數不自然增長的可能存在:

1. 網上投票的一個永恆問題,就是投票者以身份證明文件為記認,但不同於實體投票可以認人,很難核實這張證件真的代表了本人意願,只能靠honor system。很多家庭的證件都集中在一個地方收藏,例如父母、兄弟、夫婦、子女的證件都放在一起,如果有「香港議會」的死忠粉絲投票,而一次過拿出家人的五本護照逐一去投,可能投了之後,家人也不知道。(更極端的例子,自然是整間老人院的院友證件都可以被使用,這是香港昔日的「電子掌心雷」概念,我們先假定不會出現。)如果是政府行為,還可以有很多cross reference的途徑,但民間舉行的、而且要強調個資不流通的,就很難杜絕。

2. 香港人幾乎都起碼有兩本護照(特區護照 + BNO),有些還有三、四本或以上。主辦方的 barcode 掃描以護照為單位,能否核實同一人不會使用兩、三本護照分別投票?如果是政府舉行,可以核實選民登記名冊的個人資料,但民間舉行就不可能有這類個資流傳。如果單靠護照上的資訊研判是否同一人,一來漏洞不少(不少人的不同護照上的資訊略有不同),二來也懷疑這個系統有沒有這程度的防偽功能。如果是政府舉行,有動機的重複投票屬於刑事罪行,honor system之外,還有阻嚇力,但民間舉行的防偽誘因就接近零。

3. 主辦方在記者招待會表示,如果「有政府」刻意製造護照去投票,干擾投票結果,主辦方也無能為力。這裏的重點不是「有政府」,而是製造護照就可以投很多票。那樣是否代表「任何人」製造護照,都有這種效果?「製造護照」要周密到哪個程度,是否單單製造一個bar code和資訊頁,還是要製造各國護照的防偽技術?如果系統本身和各國的防偽技術並不互通,也就是簡單製造一些文件,就有可能投很多票,那是否來自「政府」或黑客,都已經不重要。

4. 主辦方定義的合資格選民,包括任何曾經在香港住滿7年的外國人,看字面解釋,舉例而言,應該有幾十萬菲傭、前菲傭合資格投票。無論她/他們有幾多人會參與,這涉及主辦方的系統需要辨識幾乎所有外國護照的問題。而類似菲律賓護照的安全程度,在國際社會從來都不是以「高」著稱。不少國際集團,都以這類身份從事各種... 活動。如果「合資格選民」的定義沒有放得那麼寬,這些問題都可能是冰山一角,但如果這類「選民」佔選民總數的相當部份,就是另一回事。

當然,主辦方會有各種措施增加公信力,但也會承認漏洞不可能杜絕,就像連政府官方選舉也會出現爭議,就像特朗普的死忠支持者至今深信拜登是靠選舉舞弊,才勝出2020年的大選。而無論選舉過程如何,「香港議會」要根據上述方案,產生得到幾萬票的議員,這個目標,其實是可望可即的。

▶️ 袁弓夷:做過政協 認清中共 覺醒未來:三年後,一定可以香港見(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72T54AKJ4Q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