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常覺得到其他地方旅遊,到熱門景點打卡是沒有意思的,理解當地曾經出現過的生活日常,大概才是深度遊的最大價值。所以我特別喜歡到一些小型「體驗式博物館」,不少都是民間自辦,例如去年介紹過的愛爾蘭「小都柏林」博物館,就是在一座房子內濃縮了整個愛爾蘭歷史的展品。

保加利亞的「紅房」,也是這類例子。因為它進入了《Lonely Planet》,即使沒有太多宣傳,而且外貌毫不起眼,也有不少國際遊客慕名而來。

保加利亞這間房子屬於本來的住客一家,他們把共產時代真實使用過的一切物品、照片保存下來,過了幾十年,當時平平無奇的擺設,就每一個都充滿故事。展館為每一件擺設都錄了分半鐘故事,這樣認識共產時代的歷史,就很立體。例如當時的禁書、敏感雜誌,可以怎樣被閱讀;當時的勳章,又可以怎樣獲得等等,今天看來,固然對保加利亞人而言固然恍如隔世,但在某些不幸的地方(例如「新香港」),悲劇才剛剛開始。

日常生活當然不是只有政治。這家人的下一代愛足球,當時保加利亞人的娛樂就是簡簡單單,足球、單車已經可以苦中作樂。東歐同時也開始引入西方音樂,怎樣在高壓中調劑,也值得今人參考。當然還有那個時代的唱機、唱片、收音機、電視機,當時的「新科技」,現在都已成為古董。

難以想像在這間小房子,居然逗留了個多小時,聽足每一個故事,其他遊客也都非常專心。我一直在想,很應該在海外做一個這樣的舊香港體驗博物館。不用任何政治文宣,如實反映曾經何時理所當然的事實,活在真實中,已經很足夠。

▶️ 悼念暨導讀捷克流亡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笑忘書》: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抗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N8UAXKgL8o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