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Hi Simon,聽完譚博的專訪,我認為譚博的觀察非常值得參考。

我個人背景讓譚博相似,同樣與香港有淵源,在澳門長大,移民台灣並取得公民身份;不一樣的是,我們生於不同年代,不管在澳門還是台灣,都經歷了不同的時空背景,有著不同的世代記憶。因此,我想借自己的一些經驗和對移民研究的認識,補充一下不同世代的觀點。

首先,我非當認同譚博鼓勵在台香港(包括澳門)人學習一些台語。語言不止是一種溝通工具,更是一種身份認同。儘管台灣年輕世代在公領域不常使用台語,但日常生活通常都會夾雜一些台語。雖然要完全運用台語溝通很困難,但其實只要識幾句簡單的就夠用,最少,可以比人感覺到你尊重台灣的語言文化。

我大致認同譚博所講的少談統獨。台灣民主化多年,其實一般台灣人都習慣人們對統獨有不同意見,不管是日常社交,還是親朋聚會,大多都會少談統獨議題,比較不會非黑即白,不太會主動挑機。(當然,受某政權假新聞影響甚深的老藍男可能除外。)

不過,我不認為在台灣談政治是社交禁忌,理性討論不同社會議題,甚至談論台灣和香港的差異各兩地特色,台灣人一般都可以接受。當然聊這類議題的時候盡量少用「我們香港人⋯⋯」的開長白。

另外,譚博提到他只是外來人,不敢評論台灣太多。雖然我個人認為有少少太過小心,善意理性的討論我認為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更需要小心的是另一個極端,我聽過有一些香港人認為台灣有義務照顧在台的香港人。這個論述背後支撐的理由有很多,包括「如果唔係反送中,你蔡英文會選贏咩?」、「大家都係華語世界而且受極權政府迫害和威脅,點解對我地仲要咁多設限?」、「人地英國加拿大都咁寬鬆,你地台灣憑咩移民門櫃仲高過人地?」這些論述可能對經歷過反送中的香港人來說是「事實」,但對大多數受本土化影響甚深的台灣人來說,其實接納香港人並不是他們的義務。何況就大方向而言,台灣對港人的移民政策,其實已經比對其他國家國民相對寬鬆。

接下來可能與港人融入台灣的議題不直接相關,但就澳門人身份認同的討論,我與譚博有完全不同的經歷,可能因此有完全不同的觀點。

可能因為世代差異,我對澳門沒有什麼身份認同。生長在澳門主權移前後的世代,一般而言,基本上沒有葡語文化教育。你問我什麼是澳門的核心價值,我真的覺得很難答,「飲飲食食攞著數」又算唔算?Maybe?基本上澳門人不太看自己的媒體,中小學教育也沒有談及澳門歷史文化,很難發展出一種與澳門人身份認同或核心價值。

在海外生活接近十五年,不管是在台灣還是美加,都遇過不少海外澳門人,但彼此聯繫其實很有限。或者說,對我們這一代海外澳門人來說,身份認同是一種「彈性的認同」?也就是當需要和香港作出區別的時候,就會說自己是澳門人;當不需要的時候,就會「我們香港人⋯⋯」上身。

▶️ 譚志強:不談統獨,學習台語,多做志工:甚麼是港人融入台灣基本功?(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y3YeWe_tew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