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談及《天下長河》不少情節、對白,都是從《鹿鼎記》搬字過紙;今時今日的香港人重溫《鹿鼎記》,怎樣理解韋小寶,應該也會有全新見解。

昔日以前輩劉天賜為代表的一代人,將韋小寶作為香港代言人,創作了「小寶神功」這名詞,大概是認為韋小寶能夠左右逢源,同時在康熙的朝廷、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勾結吳三桂的神龍教、立場曖昧的少林寺、乃至和大清兵戎相見的羅剎國等都身居高位,身段柔韌有餘,足以反映香港人百年來在各種勢力之間夾縫中生存的技能。

但如果韋小寶不過是懂得看風使舵、左右逢源,就不會成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小說人物之一。如果香港、香港人的成功之道,不過是毫無原則地當買辦,同樣不會出現後來的奇蹟。

《鹿鼎記》作為金庸封筆前的最後一本武俠小說,結局才是最有隱喻的:韋小寶見左右做人難,忽然開竅,一句「老子不幹了!」,就決定讓自己裝死,從此隱居山林,繼續左擁右抱。

這樣說好像很容易,其實滿清一朝,幾乎沒有多少人做到:例如韋小寶的原型索額圖、明珠兩大權臣,最後都被康熙用完即棄,索額圖被圈禁後活活餓死,明珠被抄家、後來雖然保住官職和性命,但已經完全失寵,只能擔驚受怕,渡過餘生。另外一批清官文臣,則只能做到垂垂老矣,為朝廷燃燒盡生命的每一分能量,才能夠申請「告老還鄉」,還要皇帝「恩典」,才能退休。

所以韋小寶以二、三十歲的年紀,事業如日方中、「聖眷」最隆的時候,懂得知所進退,又能真的成功全身而退,這才是最大的能耐和智慧。

《港區國安法》後,香港人由左右逢源的傳統,忽然變成裏外不是人的困局,不少人這時候才明白韋小寶的最後智慧。

一方面,無論怎樣擦、怎樣奶,北京都不會信任真香港人,早晚還是要變condom、人礦,得到明珠的下場,已經是萬幸。另一方面,無論怎樣痛恨這個政權,到了海外,例如在台灣,因為香港一切都已經「一國化」,卻依然會被質疑帶來「國安疑慮」。

很多有心人遇到這樣的兩難,總會有日忽然靈光一閃:「老子不幹了!」,從此隱居當寓工、飲食達人算了。

這時候,卻又會發現《鹿鼎記》安排韋小寶全身而退的劇情,只有寥寥幾筆,未免太粗疏。這樣的大動作,需要週長計劃,包括儘早走人、走錢,創造第二身份,還要避免隱居後被認出來,否則那就是弄巧反拙的欺君大罪。所以具具體體、老老實實,可以怎樣做?

原來,金庸是不懂的。

韋小寶的故事,本來可能是金庸的夫子自道。不過他本人最終卻逆韋小寶之道而行,走入政圈醬缸當中,那就是後話了。

▶️ 鄭政恆:《倚天屠龍記》的外國勢力(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d-p2lb_DFA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