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早前談及波蘭可能逐步成為歐洲大國,與法國、德國平起平坐,不少讀者覺得很有感覺,但也有朋友覺得難以想像。其實在過去、現在、未來,波蘭都具有一個「準大國」身份。我們如果重溫二戰前的各國排名,波蘭穩佔前十。

當然,任何排名都難以絕對準確,但畢竟也有一定基準。假如今日的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美、俄、中、英、法)被視為五強,兩次大戰之間的聯合國前身國際聯盟,也有當時的「行政院」(類似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安排。

曾經成為國聯常任理事國的有六個國家:英國、法國、日本、意大利、蘇聯、德國。本來美國是穩佔一席位的,但一戰之後美國興起孤立主義,國內否決加入國聯,所以美國連國聯普通會員也不是。英法日意是一戰主要戰勝國,中華民國後來在聯合國其實是取代了日本的亞洲領袖地位;意大利的國力本來不足以「入常」,但它本來與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結盟,卻臨時倒戈,這個席位可算是戰利品。

作為一戰主要戰敗國的德國在1926年加入國聯,立刻成為常任理事國,可見當時國際社會對戰敗國反而沒有二戰後嚴苛。但隨著三十年代極右主義興起,日本、德國、意大利先後退出國聯;蘇聯在1934年加入國聯並「入常」,多少是取代了德國的位置。諷刺的是國聯最後一件大事,就是1939年二戰開始之後,才投票將蘇聯踢出會,原因是蘇聯入侵芬蘭。那時候,國聯只剩下英國、法國兩個常任理事國,很快就名存實亡。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段期間,在國聯常任理事國第一次擴張(加入德國)之時,現有的準大國曾經強烈反對,覺得要是德國作為戰敗國也可以「入常」,以自己的國力,也足以平起平坐。這些國家主要有三個:巴西、波蘭、西班牙,此外比利時、中華民國也有類似建議,但因為國力不足,也就不被當作一回事。換句話說,在當時國際秩序,在英法日意德蘇美之外,排名就已經數到巴西、波蘭、西班牙。

最終國際聯盟想到了一個折衷方案:讓2-3個行政院的非常任理事國席位「常規化」,讓它們可以連選連任,只要夠票,就可以長期佔據席位,並通過「默契」,保證巴西、波蘭、西班牙三國可以保證當選,成為這種「半常任理事國」。巴西拒絕這個方案,更憤而退出國聯;西班牙最初也拒絕這方案、又是退出國聯,不過兩年後就改變主意重返國聯,成為「半常任理事國」,直到西班牙內戰爆發才連任失敗。

波蘭是唯一一個1926年到二戰爆發的1939年間,都是「半常任理事國」的國家,直到它被德國、蘇聯入侵瓜分。在當時歐洲主導的世界,波蘭的實力屬於歐洲二線頭,如果發展下去,應能逐步與意大利並駕齊驅。

今日波蘭人對未來充滿憧憬,不過是要恢復昔日有過的地位;而波蘭成為21世紀末大國的預言,其實早就在不少未來學作品出現。

▶️ 歐盟分裂、東歐升西歐降:波蘭可以取代法國領導歐盟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x5KRyHHFOs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