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香港雖然以「亞洲國際都會」為傲,但對境內少數族裔,一直缺乏應有關注,其實那才是香港多元文化的寶庫。這裏談論過離散香港、新加坡之間的亞美尼亞人,而人數更多的錫克教徒,和香港本土社會的淵源更深,也更值得介紹。

和其他南亞次大陸的來客一樣,錫克教徒出現在香港,也是大英帝國的政策結果。由於英國本土無法提供足夠的軍事和安保人員到殖民地,又不希望過份倚靠本地人負責安全,以免尾大不掉,在殖民地內部進行人力資源「再分配」,人為的製造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間的「中間階層」,就成了一貫政策。

而在這個「中間階層」內部,又不斷製造族群矛盾、相互競爭等關係,以便英國人避開日常遇到的正面衝突,可以飾演最終仲裁者的角色。此所以在印度殖民地內部,來自龐遮普邦、以勇武馳名的錫克教徒,就成為英國招募往海外維持秩序的首選之一,同時也被用來制衡印度教徒和穆斯林。

據學者Kanwal Narain Vaid記述,早在1841年英帝國海軍佔領香港島、首次升起大英帝國旗幟之時,已有大量錫克教徒士兵在場。不過錫克教徒當時並未被長期派駐香港,大批移民前來,則是19世紀後半葉的事。

這是因為英國建立殖民政府時,隨英軍赴港的孟買海員本來是主流,但香港警隊貪腐成風,孟買海員也容易同流合污。到了1862年,後來成為北婆羅洲總督、有法律背景的英國人克里格(Charles Vandeleur Creagh)入主香港警務,對現況忍無可忍,決定另外引進外來警力整頓。

1867年,克里格警官向殖民政府申請增調百餘位錫克教徒警員,令當年南亞警員數量佔整個香港警隊2/3之多,也開啟了南亞警員內部更明顯的互相制衡關係。錫克教警員的引進,也同時出現在新加坡、上海、斐濟等地,間接對錫克教後來的成功全球化也貢獻良多。

在香港歷史書寫中,錫克教警員所佔的篇幅十分有限,只有少量研究指出,當時香港的錫克教徒警員,往往成為華人和歐裔警隊高層之間的緩衝劑,緩和了華人與英國官員之間的矛盾。二戰之前,香港警隊42位殉職警員中,有23位是南亞裔人,並以錫克教徒為多。二戰期間,他們則與華人共同守衛香港,這一經歷,至今仍為參戰老兵稱道。

▶️ 重慶大廈派水大使:印裔真香港人Jeffrey Andrew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ubZUlJzACI

*改編自沈旭暉曾發表於《明報月刊》文章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