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按:我們在台灣的出版社下月會出版末代港督彭定康的個人回憶錄《First Confession: A Sort of Memoir》中譯本,以下是我的序言導讀。】

(續昨)

這些問題到了他來到香港,出任末代港督之時,變得更不能迴避。於是他問了幾個看似尖銳、其實答案清晰不過的問題,對象是中國人,也是英國人:

「第一個問題就是所謂的亞洲價值是否包括對政治問責及人權的關注,或者說,東西方之間是否存在無可避免的『文明衝突』?第二個問題是公民價值是否可以成為身分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來幫助塑造身分認同?第三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是,中國人口以至經濟規模固然巨大,但領導人不理解自由社會的意義的話,會對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造成多大限制?」

在彭定康心中,這些問題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他大概認為香港最理想的狀態,就是通過普世性的公民價值,構建自身的身份認同,讓它永遠成為世界一部份,這樣對中國國家利益,也是有利無害。

可惜現實政治的發展,往往事與願違,乃至和理想剛好相反。儘管這樣的結局,並非彭定康回憶中唯一的悲劇結局;又或反過來說,曾幾何時其他地方的悲劇結局,卻也總有否極泰來的一天。

在整部回憶錄,他訴說了親身經歷四大身份認同產生的衝突。

首先是在美國進修時,遇見白人至上主義對非裔美國人的種族歧視,這衝突表面上在幾十年後,隨著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而劃上句號,但在特朗普時代卻由「另類右派」借屍還魂,可見圍繞身份認同的非理性行動,始終歷久常新。

然後是他自身的愛爾蘭裔、天主教徒背景,令他總是思考自己是愛爾蘭人還是英國人,也因爲血統淵源,當過北愛政務次長,後來又在北愛各方、統派獨派等都簽訂協議之後,成為「北愛爾蘭治安獨立委員會」主席,促成警民衝突多年之後的調查與和解。

再者自然是他當末代港督期間,被中國定調為「千古罪人」,也不斷被英國商界和政敵指為破壞中英貿易關係,但他始終堅持普世價值不可能不適用於香港人,並老早預言如果北京不在價值層面放手(例如拒絕效法他處理北愛的經驗,在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堅拒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只會逐步促成香港人尋找更激烈的身份認同運動。

最後是他擔任歐盟執行委員會外交專員期間,目睹英國國內逐步興起脫歐思潮,最終極具爭議性地以公投方式僅僅通過離開歐盟,這是他眼中身份認同凌駕理性計算的終極例子。

可以說,彭定康的個人信念在不同崗位都未盡人意,但到了晚年,他的信念反而越發堅定,成為英國、乃至世界政壇的異數。如果大家從他的「告解」當中,都能夠找到自己的道德羅盤,在變幻莫測的大時代,通過靈魂拷問,進行各自的告解,相信彭定康也會為曾經觸動那麼多的同路人,感到欣慰。

▶️ 新書預購:
https://booksunion.com/shop/人文史哲/傳記/末代港督的告解?v=3d9975706be3 https://t.ly/HN19

▶️ 彭定康政改方案,如何力挽狂瀾啟蒙香港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nkt-9gRAS4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