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按:我們在台灣的一八四一出版社下月會出版末代港督彭定康的個人回憶錄《First Confession: A Sort of Memoir》中譯本,內容非常精采,以下先和會員分享我的序言導讀。】

香港主權移交之前,港督府的主人依然是英國人,對一般香港人而言,依然感到莊嚴而神秘。1997年,末代港督府迎接了來自香港官校皇仁書院的學生會訪問團,彭定康勳爵大概不會記得這件事,自然更不會知道那位學生會主席當時對那張合照,是何等雀躍。後來此人長大後,在不同香港特首任內,也曾有緣進入變成「禮賓府」的前港督府,但人面全非下,心中想的,始終是「如果肥彭依然在,香港又會如何?」

這個當年的中學學生會主席,自然就是我。

時光飛逝,轉眼間,到了2020年,「新香港」出現了《港區國安法》,彭定康當年設想的最壞情況,全部幾何級數的實現。越來越多香港人事後孔明,視他為可能是有史以來最關心香港人的管治者,這裏有借古諷今的無奈,也有情懷真切的回憶,局中人不說自明,也不必蛇足。

但究竟彭定康作為英國重量級專業政客,為甚麼會對香港人產生真感情?他的政治理念究竟是什麼?為何他雖然不像前幾任港督那樣具有高深漢學根柢,卻反而可以對中國官方的談判手法、文件刻意製造的迴旋空間等,從一而終地「從現象看本質」?

要了解答案,必須閱讀這本回憶錄。不是只看和香港有關的那個章節,而是必須逐字逐句詳讀。

彭定康大半輩子的閱歷,都在不同身份認同(identity)之間打轉,由家庭到讀書、由西方到東方,假如不是各種各樣身份認同衝突不斷,他大概根本不會從政,就算從政也不會如日後般成功,很可能會成為報刊主筆渡過一生。雖然他的經歷踏篇幾大洲,和幾個大國不斷周旋,直接與一批世界級領袖共事,但歸根究底,一個主軸卻足以貫穿他的大部份經歷:嘗試以公民民族主義化解極端身份認同帶來的衝突,相信普世價值會令世界邁向更好的未來。

從回憶錄可見,他從小到大不斷問一個問題:為什麼那些人老是覺得自己與別不同?究竟是什麼具具體體的東西,去協助他們理直氣壯地定義「我者」和「他者」?是種族、宗教、文化、語言、地域、利益,還是根本不能言明的甚麼?

(待續)

▶️ 新書預購:
https://booksunion.com/shop/人文史哲/傳記/末代港督的告解?v=3d9975706be3
https://t.ly/HN19

▶️ 彭定康政改方案,如何力挽狂瀾啟蒙香港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nkt-9gRAS4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