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記得年前和一位菲律賓僑領見面,提及有菲律賓華人建議在香港樹立「菲律賓國父」黎剎(Jose Rizal)銅像,提升菲律賓勞工在香港的形象,改善馬尼拉人質事件後的港菲關係,也令在港菲律賓人感到親切。不同人對提議有不同反應,但黎剎與香港的一段緣分,反映了那些年香港的國際身份,值得無論是菲律賓、還是香港的新一代重溫。

黎剎其實是華裔,祖籍福建泉州,他的家族在中國近代「下南洋」大潮中前往東南亞,黎剎本人就是出生在菲律賓。當時菲律賓尚未獨立,依然是西班牙殖民地「西屬東印度群島」之一,而與英國殖民管治相比,西班牙殖民者統治高壓,對反抗的菲律賓人鐵腕鎮壓,這些都被年幼的黎剎看在眼裡。

他在菲律賓修讀完大學醫科課程後,先遠赴歐洲深造,沿路在歐洲考察各國的政治、經濟制度,尋求解救祖國菲律賓的途徑。畢業後,黎剎一度在西班牙醫科大學執教,期間發表了《別碰我》等揭露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文學作品,引發極大反響,被西班牙列入黑名單。

在這情況下,黎剎在1888年以半流亡姿態抵達英屬香港。

19世紀後期的香港可謂亞洲、乃至世界風雲際會之處,與各方通達的地緣位置、獨特的政治社會環境,讓香港成為全球各界人士的避風港。適逢中國革命前夕,東亞、東南亞反殖民運動興起,各路仁人志士往往抱著相似的革命救國理念,前來香港,一邊避難,一邊進修,一遍賺錢,一遍社交,一遍調劑。這是一個極其珍貴的國際社會資本網絡。

黎剎首次的香港之行期間,就與另一位菲律賓獨立鬥爭者巴沙會面,後者因為呼籲工人起義/暴動,而被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政府放逐,同樣是前來英屬香港避難。對二人而言,距離菲律賓並不遙遠的香港,成了他們的革命基地,而港英當局對各國異見人士的寬容政策,能夠抵住歐洲各大國的壓力,也讓香港成為經濟自由港以外,同時也是政治自由港。

回到菲律賓後,黎剎的聲望越來越高,西班牙殖民當局也越發不容他的行動。於是為了人身安全,他再次出走,這次索性與家人搬到香港常駐。須知當時菲律賓的上流社會非常西化,香港也有一個西班牙-菲律賓-美國混血族群,過著統治階層的生活。黎剎在港島中區開設眼科診所維持生計,同時不忘繼續在報章發表文章,批判西班牙殖民統治。在香港期間,黎剎起草了《菲律賓同盟會章程》,這份文件成了菲律賓獨立運動關鍵組織「菲律賓同盟會」的綱領。

1892年,黎剎再次回國,隨即被殖民政府逮捕,8月起義失敗之後,黎剎以「煽動革命罪」被判死刑。

▶️《現代菲律賓政治的起源》作者江懷哲: 菲律賓大家族怎樣壟斷「菲律賓民主」?(上)(中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WnlTgYeJWs

*改編自沈旭暉曾發表於《信報財經新聞》文章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