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新香港」又推出「完善區議會」「選舉」「方案」之後,基本上全香港的「選舉」已經徹底人大化,「民主成份」比中國大陸更低,「兔死狗烹」,甚麼民建聯、經民聯、新民黨等「政黨」,都已經淪為空殼雞棚,紛紛成為condom。

這時候,不少人才忽然恍然大悟去想一個問題:其實過去二十年的香港「選舉」,中聯辦協調部煞有介事的高度參與,究竟是為了什麼?

其實這問題,潛意識一直覺得很奇怪,不過當時未有今日般惡劣,大家都傾向不往最壞方向想。以往大家都相信,香港的「選舉」總有一日還是要全民直選的,所以北京扶植各種「建制派」政黨、候選人,希望以無限資源讓他們逐步壯大,取得「主流民意」,然後才會安心直選。但現在看來,其實北京明顯沒有打算過走這一步,就算香港人直選去挑選民建聯和工聯會,也不見得安心。以無限資源讓「建制派」選舉為的,根本不是勝負,而是一場實驗。

中聯辦協調部一直開宗明義「協調」選舉,根據香港法律,這些行為無論任何香港人做,都是赤裸裸的干預選舉,觸犯大量選舉條例,足以終生坐牢。但因為中聯辦凌駕於本地法律、代表「國家」,所以根本無懼明目張膽「違法」,而根據中國式法律,由於他們就是法,自然做什麼都是「依法」。

協調部在每次選舉,真正能夠展示實力的,大多是在每個地區選區的最後一席,因為其他議席的選民結構都已經非常清晰,變動空間不大。於是,協調部的林武(後來成為中聯辦副主任)、何靖,研發了一套「契仔模式」,扶植表面上的「獨立人士」去拉中間票,而又因應港人尊重律師的傳統,特別愛「上契」法律界人士,例如梁美芬、謝偉俊、容海恩、何君堯、李梓敬之類。

但其實在舊立法會,建制派多一席、少一席有多少關係?容海恩能否選上,與「大局」何干?為什麼協調部的KPI如此傾斜?

其實,香港的「選舉」從來都是一個供中共學習西方選舉遊戲、從而破壞民主的實驗。1997年前,中國從來沒有大規模參與這種遊戲的場地,但如果要滲透西方選舉,就必須要實戰經驗。如何練兵,就只有在香港,因為無論怎樣「選」都不會影響大局,選舉過程卻所有人都「假戲真做」。還有甚麼比從中學習操控民主更好的「零風險實驗室」,去在「學成」後滲透各國民主制度?

在過去二十年,通過這個實驗室,中國學習到怎樣在選舉「地方包圍中央」,怎樣建立地方樁腳,怎樣拉攏勢力人士,怎樣讓金主合法派錢,怎樣動員網軍,怎樣分化對手,怎樣製造極端議題,怎樣訴諸民主語言騎劫民主,怎樣威逼利誘、而又受到法律保護,諸如此類,再全部複製到世界各地。

其實協調部是「做到嘢」的,雖然改變不了香港主流民意都不投建制派的事實,但成功製造了幾個觀念,包括民主派不關心民生、所以區議會的直選票數其實是建制派逐步佔優(2019年除外);又像網軍抹黑的手段,影響的不是即時選情,而是潛移默化減少所有人對民主制度的信任。

這套實驗有了經驗,首先就被應用到台灣,已經得心應手,然後還被「輸出海外」,影響世界各地選舉。用「銳實力」拉攏各國議員親中,或以經濟實力打擊各國反華議員,這一套今天在海外逐步曝光,其實同一道公式都是首先來自香港選舉。原來昔日選舉打得要生要死的所有香港人,不分立場,都是中共的白老鼠。現在中共操控選舉的功力已經無需再在香港實驗,「新香港」「選舉」就可以「完善」了,因為中共真正有興趣「參與」的「選舉」,已經有更大的舞台。

▶️ 楊月清: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果解讀:台灣選民教訓民進黨,不代表支持國民黨(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LuUDRIXQqo

圖片來源:Wilfredor@Wikimedia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