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日前網絡世界傳出一段fake news,關於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標題黨各有不同,但大體上就是「立陶宛因470億美債逾期無法償還,宣佈國家進入破產狀態,立陶宛竟然向中國求助」。然後另一些標題是類似「自作孽不可活」,嘲諷立陶宛早前表態親台、容許台灣設立「正名」的「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最終卻因為失去中國市場,導致「破產」,然後又指望中國拯救,「早知結果,何必當初」。

整段新聞,自然完完全全是fake news。立陶宛財政非常健康,是歐盟內部債務比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中國自然也不是立陶宛主要貿易夥伴。看過這類「新聞」,自然應該一笑置之。

但想深一層,其實很值得憂慮。

正常情況下,我的閱讀習慣是很難看到這層次的fake news的,就算是演算法派的廣告,也不會鎖定我是這類目標受眾。但我有緣看到的地方,卻是一個醫療網站,原因是我要搜查關於家人身體狀況的一些醫學資訊,而網站的一欄就是這類廣告:不是演算法按用戶習慣派發那種,而是某fake news網站長期贊助那一種。

換句話說,fake news provider 認為圍繞這種老人健康有關的醫學內容,閱讀者會很容易相信這類「新聞」。

兩者之間有何關聯?

除了邏輯上,閱讀這類資訊的大多是老人,而中文閱讀的老人大多比較接近這種意識形態、也比較不了解真正的國際關係,背後似乎還有另一種深層心理。

這類醫學網站雖然也是內容農場,但提供的資訊大多不會太不靠譜,起碼也是來自正常專家(有沒有授權是另一回事),看過的人,多少會對這信息來源降低戒心,覺得有一定公信力。然後,提供醫學資訊的公信力,就被轉移到這類中共fake news身上,有多少讀者能夠免疫,很是疑問。

再問問自己,為什麼可以確定那是fake news?因為自己是「業界中人」,一來有common sense判斷,二來如果真的有這樣的大新聞,自己每日subscribe大量可靠國際新聞信息來源,不可能從無聽過。但又有多少瀏覽這些網站的人是「業界中人」?對一般人而言,「立陶宛」已經很遙遠,可能依稀聽過他們為了台灣而得罪中國,就那麼多。

這種模模糊糊的概念之下,創作幾個專家名字、製造幾條假link,說立陶宛破產也好、跪求面見習近平被拒也好、親台政府被推翻也好,一般人可能都覺得屬於可能出現的事。而且他們不是為了讀國際新聞而來的,而是為了瀏覽醫療資訊的,看過就算,不可能核實,卻又潛移默化的以為知道了「真相」。

到了日後和三姑六婆閒聊,如果有人提到「立陶宛」,這種記憶就可能忽然浮現,以「知情人士」身份誇誇其談。這種fake news的選擇性散播功能,洗腦的玄妙之處,全在於此。

▶️愛沙尼亞港人Iverson:盧沙野「有限主權論」,與波羅的海三國大備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E6oxGLoqs

圖片來源:Wikimedia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