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我們多次談及左翼政治正確思潮去到極端,可以產生很多離地的禁忌,已經影響到西方大學言論自由的表達。物極必反,近年保守主義果然大規模回朝反擊,結果在左翼學者眼中,此刻同樣存在會達到同一效果的「右翼政治正確」思潮。但如果我們再沙盤推演一步,後果會是怎樣?

宋迪森 (Somdeep Sen) 是丹麥羅斯基勒大學國際發展研究副教授,研究國際關係、種族主義、解放運動、殖民主義等議題,著有《巴勒斯坦非殖民化:反殖民與後殖民之間的哈馬斯》等書,剛在《半島台》撰文,批評西方大學正在「異化知識」,而在保守主義反擊下,現在輪到很多左翼研究的內容不能談。

他先從人權觀察組織前負責人羅斯 (Kenneth Roth) 的事件談起。2023年1月初,羅斯因爲批評以色列,被冠上「反以色列偏見」的「罪名」,因而被否決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的研究員職位。宋迪森認為這只是冰山一角,學術界的以色列批評者近年常被標籤為「反猶太主義」,而不少國際機構採用國際大屠殺紀念聯盟 (International Holocaust Remembrance Alliance)的「反猶太主義」定義,「評論以色列及其政策」常被攏統包含在內,左翼學術界因而受到巨大壓力。

他又批評,美國保守主義者開始在各州立法,禁止關於批判種族主義、白人特權的討論。例如下屆美國總統共和黨熱門候選人德桑蒂斯,就在佛羅里達州通過有關法例,令左翼學者不能對歷史上的美國白人主義者暢所欲言地批判。

關於這種左右翼之間的知識界博弈,自然永不可能有共識,這也不是此刻這裏的探討重點。我們多次說過,假如用今日的政治正確標準看歷史,基本上歷史沒有一個偉人,就像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閱讀中國歷史,幾千年就是一部封建主義壓迫史,甚麼都不用讀。

但現在更明顯的趨勢並非這些。

不少政府、大學有見這些「左翼政治正確」、「右翼政治正確」的討論越來越變成一片泥濘,逐漸覺得再討論下去毫無得著,索性將討論這些議題的學科大力削減。這方面,宋迪森提到大學視高等教育學生為投資者,重視投資回報、而並非拓寬知識視野和激勵後代建設更美好明天等等,無論算是甚麼翼的觀點,卻是當下的客觀事實。

高等教育商品化之外,自然伴隨著其他問題,包括政府大幅削減預算、學費增加、大學工作愈趨不穩,社會科學和人文學院正是重災區之一。例如2015年,日本政府命令全國86所大學廢除社會科學和人文學院,其中26 所大學確認將關閉或縮減相關學院。武肺之後,英國政府也進一步削減資源,公共資金正把大學資源從藝術、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等轉向 STEM 和健康科學。美國也開始了這趨勢,例如西康涅狄格州立大學開始完全解散其社會科學系。

這個趨勢,也很可能出現在「新香港」。或已經開始出現在「新香港」。

《港區國安法》通過後,大學的重災區自然是社會科學院和人文學院,出走的教授最多也是來自這些最需要言論自由的領域。雖然背景和西方的左右論爭不同,但政權希望少一些這類聲音在社會存在,讓所有人務實賺錢、不再思考人生意義和價值,從來都是這個唯物論政權的基本態度。不少香港大專院校的社會科學院都在重組中,不少「反叛」學系都被重手整治,再配合國際大潮流,恰好可以自圓其說。再伴隨人工智能革命,一般現有知識都可以順手拈來,日後要弘揚一家之言的學說,很可能要回到中世紀,高手反而在民間。

▶️ 葉蔭聰:任教嶺南大學二十年,就這樣被徹底開除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lXnMsSHWwc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