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Patreon importer is back online! Tell your friends ✅

Content

中美爭霸的背景,除了地緣政治、貿易逆差,貨幣戰爭的視角也值得注意。自從二次大戰結束,美國就主導全球經濟,無論是戰後初年的金本位制度,還是七十年代以後的浮動匯率制,美元一直是全球貿易、經濟的主導貨幣。特別是七十年代以後,美元成為石油購買和結算的最流通貨幣,「石油美元」在全球貨幣系統一錘定音,「美元霸權」的說法亦應運而生。

冷戰結束後,無論是中國、俄羅斯還是委內瑞拉,都要嘗試擺脫依賴「石油美元」,希望不以美元作為石油購買和計算的貨幣單位。至於具體行動,可以追溯至2018年3月26日,中國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推出了以人民幣為結算單位的原油期貨,被不少西方媒體視為中國希望以「人民幣油元」取代「石油美元」的開端,同時也是反制美國的貿易戰措施。然後每次中國和石油出口國簽訂新協議,無論是俄羅斯、伊朗還是巴西,「石油人民幣」的說法,都會被炒作一次。

要理解「人民幣油元」的設想是否可行,我們首先要回溯「石油美元」的背景。

時為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美國逐漸從石油出口國變為進口國,同時中東戰爭引發的石油危機,令沙特主導的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影響力大增,為抵制支持以色列的國家而減產石油,引起油價飆升。那時候,美國為了確保油價和石油供應穩定,從而保障本國經濟不受影響,決定與沙特簽署協定,規定兩國間的石油貿易以美元為結算和計價單位,這也是兩國特殊關係的正式確立。今天美國為何與這極度封閉的國家異常友好,這是一大緣故。

隨著美國經濟和美元在七十年代末逐漸恢復強勢,愈來愈多產油國願意以美元作為石油貿易的結算單位,結果其他國家要購買石油,亦要購入美元,不少國家從此積累了大量美元外匯,令美元成為全球不同地區的主要儲備貨幣。對產油國和石油買家雙方而言,穩定的美元匯率,都是一個確保石油交易穩定的工具,就是有時對美國作風不無反感,但也情願「石油美元」的運作持續下去。

因此,現今全球約有70%的石油交易,仍是以美元為結算單位,而且美元普遍得到市場信任。就如十年前,非洲津巴布韋一方面強烈反美,另一方面也不得不以美元取代本國貨幣,去壓制失控的通貨膨脹,美元的國際公信力,可見一斑。

換句話說,「石油美元」的出現,並非完全是精心部署的,而是因應地緣政治推演、和國際關係形勢發展而逐步形成的。《福布斯》自由撰稿人布洛克 (Douglas Bulloch) 認為,所謂「石油美元」衍生出的「美元霸權」只是一個神話,誇大了美元對全球經濟的控制能力,理論上,而這地位並非無可取代的。然而實際上,要尋找美元替代品的代價實在太大。

一來它不容易剎那間出現,二來主流貨幣的過渡期必然帶來全球金融不穩定,而今天全球經濟相互依賴甚深,任何國家都不敢造次。何況隨著新能源興起,石油也不再具備七十年代那一言九鼎的份量,假如單是重複「石油美元」的歷史,即時能照辦煮碗,效果也不可同日而語。再退一萬步,就算有替代品,也必須是全球流通的貨幣,而人民幣明顯不在其列。而要期望中國解除外匯管制,卻是緣木求魚。

▶️ 龔小夏博士:習近平訪俄簽署《中俄聯合聲明》:西方低估了中俄結盟威力(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5toPKZ5dk0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