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作為全球面積第二大、奉行多元文化主義的國家,加拿大境內未來出現具規模的獨立運動,依然不是不可能。除了廣為人知的法語區魁北克省,紐芬蘭及拉布拉多省(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也具備和加拿大「本部」不一樣的歷史身份認同。

加拿大的行政區域分為十省三地區,省為憲法規定的行政單位,享有一定自主權。原則上,加拿大依然奉英女王為國家元首,「省」這一行政單位的行政、立法及司法權,均授命於省的王權,王權由省督代為行使,十個省的「省王」,自然都是伊莉沙伯二世。所以加拿大向來有「多重王權」(Compound Monarchy),女王一人擁有多重王冠。但加拿大的「地區」則是由聯邦政府直接管理,行政首長亦是由總理任命。

紐芬蘭是一個島嶼,拉布拉多則是半島,屬海洋四省之一,與其餘三省共同擁有大西洋海岸線。紐芬蘭於1583年成為英國殖民地,與其他早期在新世界建立的社會一樣,由歐洲殖民者、新移民組成,當歐洲列強與美國在北美鬥得如火如荼之際,紐芬蘭的重心放在漁業,沒有受到很大影響。

無論是1776年的北美十三殖民地獨立、1812年的英美戰爭、1867年加拿大邦聯立國等事,身為英國殖民地的紐芬蘭都沒有參與。經過投票後,更在1869年表態,決定不和其他剩餘的英屬北美殖民地一起加入加拿大。1907年,紐芬蘭被升格成為大英帝國的「自治領」(Dominion),於1916年派兵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時候,大英帝國「自治領」身份被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為實質上的獨立實體,假如紐芬蘭這身份延續下去,就會像紐西蘭那樣,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然而紐芬蘭的自治領身份,卻於1920-30年代受到挑戰,原因不是因為甚麼身份認同或統獨爭議,而是基於一個很現實的理由:經濟。

一戰後,全球經濟倒退,北美大蕭條,小國寡民的紐芬蘭更因為參戰,加上經濟管理不善,導至債台高築,最終在1934年為了得到英國直接援助,被逼由自治領變回大英帝國的委任政府。二戰期間,加拿大對盟軍作出了重大貢獻,國家認同也強化了很多,英國實力則有所下降,因此在二戰結束後,加拿大要求紐芬蘭加入聯邦的呼聲得到強化。最終在1949年,英國同意紐芬蘭舉行「統一公投」,經過兩輪投票,最終紐芬蘭人以微弱多數通過加入加拿大,成為第十個省。

然而當時的投票爭議其實頗多,埋下了被翻案的伏筆,紐芬蘭及拉布拉多人也因此與聯邦政府有所距離。

地理上,紐芬蘭遠離加拿大的政治和經濟中心渥太華、多倫多,在海洋四省之中,感覺最與世無爭。2001年,紐芬蘭正名為「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今天最為世人熟悉的,也是兩種以此命名的家犬品種:紐芬蘭犬及拉布拉多尋回犬。這兩個品種都是友善的家庭犬,祖先都是協助漁民為主,現在拉布拉多犬的智力、脾性和忠誠,更它成為工作犬常客,例如香港人熟識的導盲犬小Q,就是拉布拉多犬。

要紐芬蘭從新掀起統獨議題,大概不符現實,但假如加拿大出現經濟危機,當年的往事,卻可能被舊事重提,這就是身份認同的奧妙。

▶️ 加拿大愛民頓《港ED時報》:歡迎來到全球最北、最少小粉紅的大城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DMejQqAbQk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