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這是這裏最後一次談這題目,而之前已經談過兩次了。

個多月前,初選案的證人供詞已經傳了給所有有關律師;其實一年前,就已經有不同版本出現。最誇張的那份,還未呈現。有朋友傳了林景楠的供詞給我看,入面首先就說是我聯絡他選功能組別,然後說一齊開過會。朋友問,會否不開心,對他應該提防,等等。

我不會說沒有不快。事實上,我應該是其中一個最有資格說不高興的人。但情緒是我個人的事。對朋友,從來還是那一句:換了你是他,會怎樣?

這不是一個明知故問的反問,而是一個真正沒有答案的問題。

上次談過他面對的選擇,然後,多次嘗試代入其處境,思考自己會怎樣。我只能說,不喜歡也不認同他的選擇,自己身在外,自然認為理性、感性、計算,都不應該這麼選。何況此刻就算真的要做deal,也沒有任何bargaining power,連保守如孔子也說,「要盟,神不聽」。

但直到身歷其境之前,誰能確切說出自己屆時一定如何?就像阿富汗總統甘尼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關鍵時刻的抉擇,就算是他們自己,可能也是最後一刻才知道。結果,就是平行宇宙。

回到他日前發出的「香港不能亂」聲明。

那裏沒有任何新訊息。他的選擇已經作出,坊間早已知道,不認同的自然不會繼續支持。假如這是減刑或注資的條件,也不可能因為一個聲明而達標:對一個沒有bargaining power的對手,另一方何須有底線?這不會是最後一次,只會陸續有來。

聲明沒有新訊息,目的自然是set agenda,瓦解人心,促成群眾鬥群眾。

本來一般人的反應,如果在自己最親的身邊人發生,大概會同時有失望和同情這兩個情緒。

但在中共設定的鬥爭遊戲,與及在 binary的網絡世界,就變成要麼只能批判、要麼只能同情。批判到否定他一生的,會激起新的同情;同情得濫情大愛的,會激起新的批判。

劇本理解人性。通過「鬥爭」和二元對立,能夠釋放情緒,將不能對元兇釋放的情緒,也一併釋放出來。除了元兇可以轉移視線,也可以確立了自己凌駕一切、不能談的佛地魔地位。

這是群眾心理學。

為什麼要跟隨它的agenda 遊戲?繼續做應該做的事,就足夠。

時間不能浪費,也浪費不起。

▶️ 群眾鬥群眾:從蘇聯「鬥醫奇案」到林鄭批鬥醫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HwouJX2wOQ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