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法國海外領地當中,我也到過不少,例如印度洋的留尼旺島、加勒比海的聖馬丁、大洋洲的大溪地等,也參觀過法國在亞太巡邏的軍艦。法國目前有五個海外省(DOM)、五個海外領地(COM),另有一個邁向獨立中的「特別領地」(新喀里多尼亞),雖然人口一共只佔法國4%,面積卻佔法國的17.8%,若計算專屬經濟區,更佔法國的96.7%。

這些領地每一個權限都不同,成為法國一部份的歷史背景也不同,基本上大部份範圍可自行立法,同時也有代表在法國國民議會。例如留尼汪島屬海外省級別,被當作本部一部份,島民也是法國公民,同時也是歐盟成員,使用歐元,不同使用「大洋洲法郎」的海外領地大溪地。

總括而言,「海外省」自治度低一點、中央資源多一點,「海外領地」則相反,能選出自己的行政首長(有點像香港特首),同時法國也派出象徵主權的總督。我們經常想像,這類海外領土理應全都爭取獨立,或起碼自治度越高越好,但有時恰好相反,就像波多黎各希望成為美國第51州一樣。

不少法國海外領土最關心的並非自治度,而是怎樣從法國、歐盟獲得更多資源。2010年,海外省馬丁尼克、法屬圭亞那舉行公投,分別有近八成與七成人反對更多自治權;2011年,印度洋小島馬約特也以95.2%大比數通過「回歸法國」的公投,成為法國第101個省份(海外省)。

畢竟,這些地方收入較少,也有不少社會問題,假如沒有法國支持,完全自力更新,可以變成窮國。不少太平洋島國脫離英國獨立後,百病叢生,例如快被完全掩蓋的圖瓦盧,令當地人反思獨立的意義。

例如渡假聖地大溪地所屬的法屬玻里尼西亞從前一片繁華,與法國在當地實驗核彈、同時提供大量援助作補償有關,但自從當地人成功令法國不再核試,法援也大減,經濟危機卻開始浮現。當年在當地蜜月,已察覺不少繁盛泡沫過後的跡象。

法國人對海外省也感情複雜,雖然明白它們能保持法國的全球影響力,但也帶來沉重負擔。曾有民調顯示,有51%受訪的法國本土人,希望海外省從法國分裂出去。

然而另一方面,它們和鄰近獨立國家比較,每每令後者既羨切妒,不少鄰國人情願偷渡到這些法國海外領地成為非法居民,也要享受較高的生活水平。加上當地法國化相當徹底,無形中大大加強了法國的口碑和軟實力。

這些效果,都不是由上而下能規劃出來的,歷史玄妙之處,正在於此。

▶️ 法國大選:馬琳勒龐與馬克龍,分別代表甚麼?這年代還有「左派」「右派」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oCC2i_yuVA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