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據江湖前輩相傳,某位已故女富豪在餐桌上的拿手好戲,就是親自為客人剝蟹,務求令客人覺得自己很平易近人、很不好意思,但這其實卻是她觀察各人性格的心理測驗,literally蟹汁四濺的一刻,正是她最有快感之時。

我沒有見識過這場面,但的確接觸過不少那個圈子的朋友,都是使用餐桌禮儀來做testing,去觀人於微:有些過猶不及地親民,有些大擺架子,有些故意令人難堪,有些專門看你對嚴重剩食的反應。總之,都是做戲,但習慣成自然,就不會覺得累。

我母親沒有這樣的心計。但直到今天,她在餐桌上的夾餸行為,都還在給我這種感覺。

總之,她會不停非常熱情的夾餸給每一個人,無論那個人是否肚餓、是否喜歡食那款菜式,她的動作都是一樣,而且整餐飯不會停。一些我從小到大都不喜歡的飯餸,說了幾十年,她都依然會為我添;而且無論說過多少次「自己來」,她都會二話不說,以「你夾唔到」一類「理由」,自動波盛載滿一碟而來。

對很多人而言,西餐比中餐優勝,就是相對擁有私隱,一人一份,不用夾來夾去,也更衛生清潔(須知公筷不過是近十年才流行的概念)。然而母親就算食西餐,也很喜歡要人share,覺得這才是「客氣」、「禮貌」。

遇上不太熟的客人,自然不好意思拒絕夾餸,但家人就一定會很不耐煩,而且說了無數次也依然故我,就會感到不被尊重。但對母親而言,為他人夾餸卻是天大的尊重,假如不被領情,才會自己覺得不被尊重,然後就會生悶氣。

我一直研究這個mechanism的心理狀態,然後曾經認真和母親討論過一個哲學問題:究竟這類行為是「無私」、還是「自私」,極端的無私是否等同極端的自私。然後,自然沒有甚麼好結果。

不過,也沒有甚麼壞結果。因為她從來不願意和我進入這個層面的討論,雖然經常口中說「一家人要溝通」,但除了夾餸、被夾餸,其實就很難溝、也很難通。那時候,還會屈小姐上身,「我哋小女人唔識你哋啲咁深奧嘅嘢」,然後 shut down。

結果,夾餸夾了幾十年,今天還是這樣。

我們食了幾十年,現在一把年紀,更一樣。

▶️ 林鄭月娥以「江蘇省香港商會榮譽主席」頭銜行走江湖:自己唔尷尬,尷尬就係其他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ltTL887LV0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