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有線電視終於可以cut,完成了希特拉也做不到的「偉業」,這個香港人才懂的冷笑話,背後其實充份見證了「新香港」「二次回歸」的無奈。自從2017年有線易手,這個悲劇就一步步上演,而有線新聞的興衰,尤其值得一寫。

有線本來是九龍倉集團的業務,九龍倉在港英時代獲邀競投收費電視牌照,背後有當時的政治考量,包玉剛、吳光正、吳天海這一系本來是潛在特首人選之一,吳光正也曾參與第一屆特首選舉,在主權移交後頭十年依然維持龐大影響力。這段期間,有線新聞基本上可以自由發揮,鑄造了優質品牌,當無線新聞在袁志偉領導下,迅速被收編之際,有線新聞的口碑卻越來越好,特別是中國組,甚至成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國情的一大憑藉。

後來有線電視不斷虧蝕,九龍倉賣盤,這裏除了經濟因素,自然也有中聯辦的角色。當香港主流免費媒體陸續被收編,有線電視自然成為下一個目標,但有線電視入面最有價值的有線新聞,卻早已成為傳媒一大山頭,要改組就需要大手術。負責承擔這個手術的是「四大家族」之一的新世界集團,但鄭家本身毫無傳媒經驗,於是曾經營亞視的邱德根的兒子邱達昌就被推到台前,作為收購有線的白手套。

其實邱達昌對經營媒體同樣毫無經驗,他擔任有線董事會主席只是虛銜,而入股有線的「永升亞洲有限公司」,基本上是新世界完全控制:鄭家純控股72%,新世界收購了的周大福控股14%,另外中國私募基金的趙令歡(也是董建華的團結香港基金成員)控股14%。之後,有線新聞被奪舍、改組的手術,就由新世界的辦公室在中聯辦授意下遙距進行。

新世界表面上是「四大家族」當中最聽話的一員,鄭家純最早在2012年轉軚支持梁振英,近年又率先主動捐地,在中國大陸有不少地皮,協助執行有線任務,不過是附帶工作之一。然而,其實以我一直理解,鄭家純、鄭志剛父子的個人思維模式毫不深藍,而且頗有戰略視野(其實有哪一個富二代不是在最好的學校畢業),只是人質物質太多,變得不能選擇,但也不可能不知道此刻政權的問題,否則就不會同步大力投資英國。換句話說,他們並沒有興趣做傳媒大亨,也早就知道有線是燙手山芋,只求儘快完成任務後脫身。

於是我們看見有線新聞被一步步陰乾,中國組集體辭職,空降了中聯辦欽點的「有線四人幫」,然後四人又陸續被sideline,連嘉賓主持也被大規模整頓...... 搞了一輪,有線新聞的價值已幾乎被掏空清零。

不過這些改變,幾乎都是與《港區國安法》大體同步出現,期間個別有心人已經負隅頑抗了好一陣子。外間不清楚有線不續牌是中聯辦的直接指令,還是新世界的主動建議,但對後者而言,在「新香港」掌控媒體絕對有辱無榮,既沒有昔日的議題設定權,又要全天候收電話,絕對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從有線電視大裁員,看香港傳媒工作者的未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hm4N_-7Fdw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