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隨著世界進入新冷戰局面,民主國家無不重新審視地緣政治,檢討國土安全和威脅,普遍相信全球化無底線的經濟合作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但美國不少建制財金精英依然嘗試力挽狂瀾,維持既得利益,前財長保爾森(Henry Paulson)剛在國際期刊《Foreign Affairs》撰文,批評美國現在的對華政策不奏效,不斷強調中美應該透過對話重啟合作之路,無論是否認同其觀點,都應該洞悉背後思維。

保爾森的履歷,堪稱全球化最佳代理人之一。

他在1974年加入高盛,與美國投資銀行進入史上最輝煌的年代,1998年成為行政總裁,2006年被喬治布殊總統委任為財政部長,任期大約三年,離任後於2011年創辦名為「保爾森研究所」的獨立智庫,而且有特殊關顧重點:在北京設有辦事處,「致力促進中美關係」。保爾森出版過兩本書,其中一本名為《Dealing with China》,詳細介紹他與中國政商界領袖共事的職業生涯,並如何見證了「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的演變。

2015年,他曾獲邀到香港中文大學,和前校長劉遵義教授對談,立場非常鮮明,如果有出席的朋友,應該記憶猶新。

保爾森的文章回顧他作為財長任內發生的國際事件,去類比今天的全球局勢,指出當年出現俄羅斯入侵格魯吉亞,美國與北韓、伊朗等國的關係亦十分緊張,全球經濟受金融海嘯衝擊面臨崩潰。但和今天唯一不同之處,就是中美關係。換句話說,他深信只要中美關係「如常」,就可以充當地球穩定的安全閥;就算世界局勢怎亂,也亂不到哪裡去。

他繼而指出多年來,中美兩國的根本差異一直沒有改變,沒有理由今天才要憂慮。例如政治及意識形態的衝突、在安全問題上針鋒相對、和對全球經濟看法分歧、包括中國操控匯率和對特定行業給予補貼等,都是兩國關係的常態,卻無損大家共同在全球化時代「發大財」,成為「權貴命運共同體」。

當時他以美國財長的角色,在金融危機期間,與中國領導人合作,阻止危機蔓延,「從而把最壞情況的影響減至最低,並恢復宏觀經濟穩定」,就是他最自豪的政績。但背後隱含了多少交易、妥協、代價,就是另一個問題。

因此,對於今天的中美關係,保爾森並沒有著墨於中國對他國的經濟脅迫、對世界秩序的侵犯、和對國內外自由和人權的壓迫,他大概已經takes for granted。他只是以當年自己的經驗,認為中美依然應該繼續合作,此外別無他途。他認為武漢肺炎加深了雙方的敵意,正當兩國還處於經濟低迷,卻互相指責對方的不當政策,強調美國這樣做不僅對美國公司不利、限制其將創新商業化、在第三世界損失市場份額,長遠更會令美國在與中國競爭的大棋局中落敗。

(待續)

▶️ 蕭少滔:兔年黑天鵝:中國能重新與國際接軌嗎?西方制裁如何才致命?(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wtEWg3jzaI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