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1967年,香港除了發生六七暴動,同年也是越戰高峰期,而回顧當時的香港報紙,經常以越戰為頭條新聞,充滿國際視野之餘,也潛移默化的,讓不少讀者代入世界二元鬥爭的大格局,乃至不能自拔。

越戰是美國和越南共產黨的戰爭,但英屬香港並非完全的旁觀者,而有其獨特角色。為了維持大量美軍在惡劣戰爭環境的長期戰鬥力,美軍自然需要在戰場的周邊地區尋求補給。英國治下的香港,既有美國軍艦泊岸的傳統,又有美英冷戰同盟庇蔭,自然成了美軍中途停靠、補給的首選之一。

根據美國海軍歷史檔案,在整個越戰期間,美軍參戰航母停靠維多利亞港的次數,高達86次;作為對比,停靠新加坡港口的次數,僅為30次。每次美軍到港,都運載一批從越戰戰場退下的美軍「修整復原」(rest and recuperation,R&R),以期士兵短期內養精蓄銳,重回戰場。在1965-1970年越戰高峰期,香港每年迎接約20萬名美國陸軍、海軍人員前來「休假」,實在是美軍的大後方。

英國政府對美軍赴港全力支持,但因為要保留香港的緣故,對中共政權的態度,也遠比華府的態度友好;至於越共背後,自然有中共的身影。所以,香港也可以說捲入一場代理人戰爭,只是得到風眼中的平靜。

除了提供香港作為軍事補給外,英國也因應自身的殖民經驗,為美國提供了眾多有用情報和訓練。越南戰區多為山區,以游擊戰為主,美軍和南越政府軍都缺乏反游擊戰經驗,就向英國求助。英軍將領湯姆森(Robert Thompson)曾參與在馬來半島的殖民管治,有12年反游擊、平叛經驗,1961年應南越政府邀請,組建「英國駐南越顧問團」這非官方戰略顧問組織,為制定反游擊計劃,並為美軍培訓。

1962年,一批英軍以「平民」身份加入美軍部隊,前往越南,為當地「真.美軍」提供戰術支援。英國還利用香港的情報站,為美軍提供情報,並從香港派遣軍機,為美軍空投作戰武裝和補給。以今天角度而言,這是否不宣而戰,就像支援烏克蘭戰爭的西方各國,已難釐清。

那些訪港美軍,對香港的經濟社會氛圍,則造成了極深遠影響。當時香港雖然是相對繁榮的殖民地,但經濟尚未騰飛,尤其是華人社會中下層民眾的收入有限。為數眾多的美軍在灣仔、尖沙嘴一帶活動,他們的娛樂、消費,就成為當時香港經濟命脈,酒吧、市集、餐廳等,圍繞美軍艦隻停泊地周邊展開,香港居民獲得可觀收入,甚至有港人通過「美軍周邊產業」致富。灣仔分域碼頭附近的酒吧,歷盡風雨,不少依然存在,甚至有當年服務過美軍的女郎依舊工作,只是換了崗位。她們的口述歷史,足以成為冷戰史的寶庫。

但與此同時,美軍喧鬧、粗獷的生活作風,也與當時香港樸素的氣氛格格不入,《蘇絲黃的世界》成了西方認識香港的窗口,令不少華人不是味兒。加上港人與美軍發生的矛盾爭執,報紙時有報導,雖然程度不如今天的駐沖繩、南韓美軍,但本質上並無分別。

加上越戰本身的正當性,在當時全球也存在爭議,香港左派人士尤其對之抨擊。當時的香港左派具有道德高地,在民間的影響力不能低估,這也是左派港人「愛國意識」的一個顯現。至於多少民間情緒是借題發揮,成了六七暴動的遠因之一,則尚待研究。

六七期間,據曾接觸的當年左派示威者所言,除了「反英抗暴」,也有學生提過要一併「反越戰」,而這可是當時世界各地「進步青年」的共同口號,可算是一個全球運動。香港學生想到這些,並不為奇,不過最終六七搞手為免「模糊焦點」,還是聚焦在英國的殖民活動。

港英政府為免刺激民眾,據後來解密的檔案顯示,也曾囑咐駐越美軍在群眾運動高漲期間避免來港,以免給人口實,或令局勢進一步國際化、複雜化。有趣的是,當北京明確表態不考慮提前收回香港,群眾快要偃旗息鼓時,檔案又顯示港英專門邀請駐越美軍重來,除了是間接、迂迴的「砲艦政策」,也是對形勢完全掌握的自信顯現。

▶️《香港人民自由和選擇法案》:「南越香港」的前世今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geughQqIAA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