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隨著中美關係惡化,為何中國不但需要香港,本來更應需要舊香港人,這可從中國品牌「瑞幸咖啡」的爆煲談起。

瑞幸咖啡創於2017年10月,以所謂「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中國消費者習慣」一類「創科」包裝招徠,以「控告Starbucks非法壟斷市場」為營銷策略打響頭炮,2018年初正式營運,隨即向新加坡主權基金GIC等集資,年尾就開了兩千家分店,立刻超越Starbucks在全中國的分店總數。然後瑞幸以「中國Starbucks」之勢頭,又向美國私募基金Blackrock集資,2019年5月NASDAQ上市,成為全球由創立到上市最快的公司,年底中國分店數目再翻兩翻,達4500間,神話一時無兩。

但普通常識告知,這種規模太有「中國特色」,行內人也心知肚明。一批有行內背景的匿名者一直對瑞幸調查,並於2020年1月31日透過國際沽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在Twitter發表了對瑞幸的造假指控。瑞幸斷言否認,當初為瑞幸保薦上市、號稱「中國第一投行」的中國國際金融,及UBS瑞銀等,都發表研究報告力撐瑞幸,斥渾水只是「渾水摸魚」。

峰迴路轉的是在2020年4月2日,瑞幸咖啡董事局竟然發表聲明,坦承業績造假,涉及22億元人民幣,也就是渾水報告指出的數字,並指造假的始作俑者,乃「瑞幸CFO及部份員工」(即condom)造成,決定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以挽回聲望及公眾信任。董事局自爆,主因是瑞幸的國際核數師安永,正為瑞幸2019年全年業績核數,而拒絕就財務報表劃押,令公司再不可能如常運作。由於董事局成員或有法律責任上身,及時發表聲明,雖然不一定能挽救公司,但或許有助「理應不涉事」的大老板割蓆。

聲明一出,瑞幸股價馬上大瀉八成、然後被停牌,並「攬炒」各方。投資者金錢上的損失自不用說,曾替瑞幸出研究報告護航的兩間投行,亦恐怕成為「訪談對象」。曾協助瑞幸上市的安永懸崖勒馬,暫幸免於難,但會否掀出上市時的其他問題,仍未能排除。瑞幸大股東獨立持有的香港上市公司神州租車股價亦大跌,要以賣股作結。中證監更引用證券法長臂管轄權(即對「非中國本土上市的企業」)進駐瑞幸調查,傳公安及工商部亦參與,將對所有高層人員核查。

本來企業造假,自古有之。所以這個世界才需要核數師,這些沽空機構,才有其利潤空間。核數師本來面對國企,往往無計可施,這次安永拒絕「通融」,一來有匿名者提供了詳盡資訊,反映了獨立核數、compliance的重要性,而這正是香港人的強項(不少中資「香港公司」把一切職務交由新香港人,唯獨compliance離不開真香港人)。

另一方面,也有一說,認為這與瑞幸在中國的審計報告底稿,可以被香港監管機構財務匯報局(FRC)索取有關,令安永作為國際權威核數師,有更多途徑掌握中國企業的真實狀況。瑞幸爆煲後,眾多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馬上被質疑其業績的真確,而日後中國公司要做假帳,有了香港這個「漏洞」,國際社會就能夠嚴格監督,這是美國為甚麼越來越重視香港的原因之一。

當然,此說也有限制,因為程序上需要FRC提出,中國財務部配合,中方也可以拒絕合作,而似乎未能強制所有中國公司都要向FRC提供底稿;但香港財務匯報局正申請成為獨立審計監管機構國際論壇(IFIAR)成員,北京是否「真誠配合」,關鍵重大。究竟還要不要香港的國際地位,北京可要三思。

▶️錢志健: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你還會有信心嗎?(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nODfyabPbo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