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當人工智能發展一日千里,全球就業市場亦備受挑戰,媒體不定期列出在未來10年可能因人工智能而消失的工種;這些新聞、清單,並非危言聳聽。正如筆者不斷強調,與過往幾次工業轉型不同,這次受人工智能影響的不只是低技術工種,一般白領階層、專業人士,很可能才是重災區。

但究竟具體影響會於何時出現?

人工智能與自動化的應用,先受到影響的,大概是在坐在流水線上的工人。現在發達國家的工廠除了極精密程序外,基本上已由機械人操作;不少連鎖快餐店也已經做到從點餐到付款,都不需職員處理。過去一年,在中美兩國成為熱話的無人商店,其實早在我們小時候看的《日本風情畫》已經出現,只是現時的商店增加了電腦分析商品銷路、顧客購買習慣的功能,「人」的價值,就進一步降低。

在以上例子,受影響的是藍領工人,但隨着人工智能發展,白領、行政人員、專業人士的工作,也可能消失。例如美聯社已經使用電腦軟件,編寫財經、體育新聞;即使是律師,《紐約時報》也曾專題報道過一些如搜集相類官司的工作,已經由電腦負責;剛有報道更說頂級律師要92分鐘完成的協議,人工智能只需9秒。

正因為人工智能、自動化對不同階層都影響深遠,不少民調機構、智庫、金融機構都希望研判具體影響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調查發現,近2/3美國人相信,機械人或電腦將在未來50年,可做到人類的大部份工作。花旗集團與牛津大學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指出,在英國,將有35%工作受自動化影響,美國則是47%。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數字在發展中國家更高,例如中國是77%,印度是69%。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的研究也得出類似結果,在柬埔寨、印尼、菲律賓等國,將會共有1.37億人的工作,將因機械人的發展而受到威脅。總之,即使不少人憧憬新科技帶來新的就業機會,但這些職位空缺,恐怕比他們「毀滅」的少得多。

假如這些推論正確,人工智能、自動化的發展,並不容易帶來美好新世界,甚至可能製造更嚴重的不平等。據經濟歷史學者艾倫(Robert Allen)研究,工業革命開始時,技術的改變雖然使國家的利潤率與資本增加,但工人的平均薪酬並未隨之提升,直至19世紀中葉出現連番抗爭,才有所改善。

「第四波工業化」的情況,只會更甚,科技公司如美國的微軟、Google與Facebook,中國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與騰訊)等,將成為這一波浪潮的最大受益人,除了得到更多投資,政府亦會推出有利他們的政策優惠,以求通過高科技穩定管治效益。資訊科技界的員工自然得到更多工作機會,他們近年薪酬不斷上升,已可見市場對這些職位的需求。但除了他們,感到興奮的大概就只有「網絡情緒輔導員」一類工種,其他所有人,都會面對嚴峻挑戰。

▶️ ChatGPT 帶來的人工智能革命:律師、會計師、金融分析員、高級公務員全部被取締之後,人類如何自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KlPqk1yeeQ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