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提起烏拉圭﹐新一代可能不太能想像它曾經也是足球王國﹐兩度得到世界盃冠軍﹐世界盃出現前﹐又是兩屆奧運足球冠軍(當時奧運足球是實質上的世界盃)﹐一度代表足球最高實力。雖然烏拉圭上次奪冠,已經是1950年的陳年往事,但在2010年世界盃打入四強,反映「依然爛船有三分釘」。

這輝煌的成績﹐和烏拉圭的獨特歷史息息相關。烏拉圭在南美洲處於強鄰巴西和阿根廷之間﹐在1825年宣佈脫離巴西﹐和阿根廷合併﹐並立刻爆發戰爭。戰爭期間﹐遠在歐洲的英國積極介入﹐希望利用烏拉圭作為影響南美洲的基地﹐不斷挑撥巴西和阿根廷繼續作戰。最終烏拉圭加入阿根廷沒有成功﹐反而在英國「協助」下,於1828年完全獨立﹐負責調停和背書整個過程的﹐都是英國政客。二戰結束前﹐美國勢力並未能進入烏拉圭﹐英國才是它的最大盟友。

而英式足球,正是在這段時期直接由英國引入烏拉圭。由於烏拉圭和英國關係密切﹐它高峰期的踢法完全不像南美球隊﹐反而是典型的英式體力化踢法。烏拉圭國內不少球隊都和英國球隊名字一樣﹐例如也有一隊「利物浦」﹐以及很多隊「流浪」,所以烏拉圭的成功﹐某程度上也被當作英國的成就。那也是烏拉圭歷史上的黃金時期:成為足球王國以外﹐烏拉圭也一度被稱為「拉丁美洲的瑞士」﹐靠出口羊毛和肉類﹐維持穩定的經濟增長。

好景不長﹐烏拉圭足球沒落﹐同樣和國內外政治局勢大有關聯。當地經濟在50年代開始惡化﹐出口下降、通脹上昇﹐60年代出現左翼游擊隊﹐令它的右翼政府乘機以獨裁面貌治國﹐並在1972年變成軍政府專政﹐國內出現大批政治犯﹐也有大批人才離開。昔日對足球沒有熱情的美國﹐在這段時期成了烏拉圭右翼政府的堅定支持者﹐有效把烏拉圭納入反共後院陣營﹐並牢牢控制烏拉圭經濟體制。烏拉圭右翼政權沒有智利皮諾切特等鄰居著名﹐但施政高壓如出一轍﹐也同樣加入了跨國侵犯人權的「禿鷹計劃」。2009年﹐七十年代的烏拉圭軍事獨裁者阿爾瓦雷斯因侵犯人權、犯有37宗謀殺罪﹐被判處25年監禁﹐下場比皮諾切特坎坷。而烏拉圭足球由盛而衰的關鍵,就是這段時期。

這不是說軍政府獨裁,一定令足球水平下降。阿根廷的第一個世界盃冠軍,就是在軍政府全力催谷資源下獲得的。但由於烏拉圭不像巴西、阿根廷那樣有大量人才﹐足球發展很依靠政府資助﹐政局對足球的影響比鄰國更大。在上世紀末﹐連烏拉圭國內頂級大球會彭拿路也屢陷破產邊緣,全靠兩次得到軍方勢力入主才可生存下去﹐但訓練水平已和最輝煌年代差距甚遠;而且有了政治力量干預﹐足球的自主性也大為下降。烏拉圭軍政府沒有阿根廷軍政府那樣的資源,卻窒息了國民的日常生活,小國而行舉國體制的弊端,就開始浮現。

到了今日,烏拉圭重回民主化道路﹐在南美洲的治安相對一流,前總統穆希卡曾是軍政府獨裁時代的政治犯,當選總統後民望極高,更有「全球最窮總統」之稱,烏拉圭的一線球星,也開始重拾自信和輝煌。只是昔日和英國的特殊關係,卻被美國不能逆轉地取代了。

▶️ 延伸視頻:《腳下魔法・叛逆拉美》作者李文雋:亂世奇蹟:哥斯達黎加為何稱霸中美球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IQLlutQ_Y4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