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舅父開始明顯精神病發之時,正是母親結婚的期間之後,她終於可以搬離家住。而這段期間,舅父對同住家人的滋擾越來越嚴重,例如會用剪刀剪爛他姊姊的衣服,對所有人而言,這種共處,都是一種折磨。

舅父對我父親比較客氣,也許還有點崇拜。畢竟他要出國,就是父親的下屬為他打通關節,完成英國vetting的;而對當時左派圈子的某些人而言,口裡不說,但心底裡一直當下嫁香港大學教授(當時是講師),已經是一種脫貧、乃至「投奔自由」的社會階梯上向提升。所以舅父嚷著要父親給他補習英文,其實母親作為《大公報》英文版編輯,英文不會比父親差,但他對這位姊姊,就從來不大尊重。

但他對姊姊這段婚姻,卻曾經嘗試去破壞。心理學上,無論他有沒有精神病,似乎都不難解釋:很難不認為是出於妒忌,背後又有一個特定社會圈子長期壓抑的釋放和反射。

看著一起長大的姊姊終於可以走出那個圈子,進入另一個社會環境,自己卻留學英國失敗,精神狀態恍惚,連在香港找工作也成問題,日後還要長時間和家人共住,要是沒有反差,反而不正常了。而外公、外婆長期重男輕女,現在卻為女兒出嫁一個教授而興奮,本來被寄予厚望成為教授的兒子卻成為精神病人,這也很有黑色幽默。

在結婚之前一段日子,母親就搬離家,住在朋友家中。這位朋友兼同事是她最好的朋友之一,後來的《大公報》主筆,香港老一輩作家葉靈鳳的女兒葉中敏,日後會不斷出現,遲些再介紹。當時,她住在那裡,就是擔心舅父會用不知甚麼方法,破壞婚禮,最簡單如剪爛婚紗,最複雜的就令人想也不敢想。

到了結婚當日,整個接新娘、對父母奉茶等大禮儀式,全部都是在這位葉中敏家中進行的;至於當日舅父在哪裏,我沒有問,自然也沒有人告訴過我。起碼我在父母的結婚照,就沒有看到他的身影。

用心理學角度看,母親結婚,在舅父那時候的心理狀態眼中,彷彿判了自己一生死刑。此後他與外人相處,包括與父親家人見面,也越來越自卑,終於完全自絕於外部世界,病情也越來越嚴重。

⏺ 延伸視頻:鄧小樺訪問沈旭暉:你寂寞嗎?(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QYGeZn7sg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