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談及香港作為國際自由港的指導思想,雖然是開埠以來的基本政策,但到了香港最輝煌之時,港英政府還是不斷有與時並進的微調。其中1960-70年代的兩位財政司郭伯偉爵士(Sir John James Cowperthwaite)和夏鼎基爵士(Sir Charles Philip Haddon-Cave),對香港的國際地位有尤其特殊的貢獻。

在1960年代的冷戰高峰期,英美鬥以香港為遠東自由市場的樣版,港英政府的財政司郭伯偉提出「自由放任」政策,強調政府儘可能不干預香港市場的任何運作,相信發展經濟最好放任自流,由供需自動調節市場,讓資金最有效地流動。他拒絕為興建紅磡海底隧道提供融資的著名事例,反映他對自由放任的態度接近教條主義,也令國際資本、特別是被共產政權趕跑的資本家蜂擁來到香港。既然由市場「無形之手」主導經濟,港英政府又幾乎沒有保護任何業者或個人,所有參與市場的投資者都必須投入無情的競爭,適者生存,造就了香港人強大的競爭力,沒有資源會被浪費,但也令社會缺乏基本安全閥,六七暴動的部份社會背景,正是由此而生。

郭伯偉於1971年卸任財政司,後由夏鼎基接任,對自由放任政策作出適度調整,並配合了港督麥理浩政府的濃厚社會福利政策,開始摒棄由市場完全主導經濟的方向,但香港的國際自由港地位毫無影響,反而進一步宣示了社會穩定的訊號。直至1980年12月,夏鼎基在香港工業總會午餐例會一場題為「政府與工業」的發言中,正式提出「積極不干預主義」(Positive Non-interventionism)來修正郭伯偉的「自由放任」政策。他特別強調以「積極」來修正「不干預」一詞,認為政府的確不應以任何形式插手市場生態,然而這並不代表市場完全「自由放任」,政府也並未在市場中缺席,這後來成為了香港有能力混合兩種制度的先驅,也經常被中國政府有意無意間誤讀。夏鼎基如此解釋「積極不干預」:

1. 香港作為一個依賴對外貿易的開放型經濟體,政府干預效果相當有限,如果刻意干預甚至是有害無益的,因此不干預市場是被動的、必然的結果;
2. 市場出現問題時,應以間接方式調節(例如制定行業規範對業者加以約束),而非以直接的方式應對(例如提供企業補貼);
3. 政府應嚴控財政,以免因政府失當的財政政策對市場帶來動蘯。[1]

其後,夏鼎基再次於1982年一次發言中,深入闡述了政府如果必須干預市場的應有條件:

1. 因市場缺陷引致壟斷出現;
2. 市場增長過速,以致正常規範無法抑制;
3. 為維護公眾利益而訂立法規或監管手段;
4. 個人行動對總體經濟和金融產生不良影響時;
5. 無法確保經濟會因應環境而自然調節、並穩定增長時。[2]

香港研究學者普遍認為,「積極不干預」保障了國際投資者自由選擇進出香港市場的權利、和平等的成功機會,但避免了社會因為貧富懸殊走向極端,無形中保證了一個非常穩定的鳥籠環境有利營商,也讓市民和立場和利益徹底相反的各國投資者無後顧之憂。這對經濟自由主義和自由放任主義(laissez-faire)主張者來說,契合了經濟自由和個人自由的基本含義,獲得香港主流精英的全力支持,也備受包括當時中國大陸政權在內的各國持分者信任。

這道公式,後來更得到著名國際經濟學家佛列民(Milton Friedman)加持,他作為一個自由至上主義者(liberalist),稱許香港為「真正的自由市場」和「自由經濟的最後堡壘」,甚至以「香港模式」形容全球最成功的自由港經濟體。根據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對經濟自由度劃分的10大類評價指標,絕大部份政府干預,都會使經濟自由評分下降,例如貨幣政策、政府對銀行或金融業的管制、最低工資法等,都屬於這類干預手段。佛列民則指出英屬香港的成功,正正在於它的「積極不干預」政策,政府既不干預經濟活動,又是免稅港,而且勞工法律寬鬆,對企業發展極度有利,而香港政政府在整個市場中,只有四個定位:執行法規、制定行業守則、裁定爭議和促進溝通、以及監督發行貨幣。[3] 佛列民認為,這些「積極不干預」因素使得香港自由市場的參與者可以有所收成,但也必然需要承擔投資失敗時的後果,不會走向最極端。可惜到了香港主權移交後,整套哲學開始被改頭換面,猶幸佛列民臨終時尚未出現後來的《港區國安法》,否則他那理念幻滅的痛心,非今人所能理解。

[1] 呂大樂,《香港模式:從現在式到過去式》,1973年。

[2] 鄧樹雄,《積極不干預主義回顧與發展——夏鼎基「干預」的五大條件》,明報,2006年9月21日。

[3] Milton Friedman & Rose Friedman, 1980. “Free to Choose A Personal Statement” pp.45.

▶️ 延伸視頻:馭風聯合創辦人及投資總監馮宏遠:「新香港金融峰會」Vs 新加坡Fintech金融峰會,金融界如何比較取捨?(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V0GrWuA5iA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