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大英帝國的建立,與國際貿易發展有密切關連,英國不同於農業國家對生產直接抽稅的模式,主要利用港口對進出口貨物進行徵稅,因此正如香港學者葉健民等強調,其經濟可以說是基於貿易網絡而建立,香港這類港口殖民地對大英帝國的價值,要比對其他陸地帝國更大。[1] 在龐大的大英帝國殖民網絡中,每個殖民地、港口都有不同分工,例如印度負責原材料開發和提供廉價勞動力,北美、澳洲提供土地,至於香港、新加坡等雖然生產資源有限,提供的卻是腹地。除了剛談及的經濟價值,香港腹地對大英帝國也充滿戰略價值;而這些價值,也被轉移到其他管治或參與管治香港的強權如日本、美國、中國等身上。

在19世紀,作為海洋國家的英國,與傳統大陸國家俄羅斯,均有向東延伸的目標。在俄羅斯的亞洲政策下,英俄兩國在中亞爆發了多次衝突,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俄羅斯希望透過南進,獲得進入海洋的領土,而這卻會損害到英國海洋貿易的利益。為了取得優良港口,俄羅斯把目光投向遠東,終於在1860年通過英法聯軍之戰,乘人之危,從《中俄北京條約》取得海參崴作為據點。為了應對俄羅斯的威脅,英國派遣艦隊,經香港出發,前往朝鮮半島的巨文島,以防止俄羅斯進一步南進。俄羅斯為了連接遠東,亦開始修建西伯利亞鐵道,並希望取得不凍港大連和旅順的控制權,最終也成功將之變成租界。英國在遠東的勢力則透過印度、新加坡、香港等殖民地連接,腹地正是與俄羅斯勢力範圍交集之處。[2]

在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在遠東的主要對手變成了日本。其於英國大市場、小政府的財政考量,長期派遣艦隊駐守遠東的設想並不可取,因此英國採取防守策略,並將不少決策下放予香港。具體而言,策略可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是艦隊抵達遠東前,主要依靠殖民地守軍進行抵抗,保護主要港口設施,並等待艦隊到來;二階段由艦隊抵達香港開始,保護在遠東的貿易航線,並同時準備開展反擊;最終階段則是透過海上軍事力量打擊日本軍隊、乃至貿易商船。這策略是基於英國海軍的戰力優勢,因此香港雖然因為接近日本而容易被攻擊,但作為進攻的前線據點,卻有更大地緣政治價值。新加坡位處南海,雖然更為安全,但難以作為前進據點,因此所有對日本的反攻,均必須首先經過香港。及至二戰前後,由於英日雙方在遠東的海軍實力有所拉近、甚至逆轉,英國才逐漸改為選擇了新加坡,作為主要防守據點。當時的英國輿論相信,香港優良的港口設施能停靠潛艇和小型戰機,對日本作某程度的牽制,背後的理據之一,正是認為腹地能夠支持香港的長期生存。[3]

二戰結束後,英國初時仍不願意放棄帝國主義,及至印度獨立後始改變定位,希望利用大英國協 / 英聯邦的影響力,成為與美國、蘇聯並列的全球勢力,香港能夠連接廣大腹地,對維持應該的全球影響力,依然舉足輕重。[4] 不少英國人相信只要能夠維持航道控制,香港的價值,甚至比英國與中國的關係更為重要,畢竟戰後的中國並沒有構成海洋威脅的能力。從軍事角度而言,二戰後的香港,已經是孟加拉灣到南中國海區內僅有的英國海軍基地,能提供補給、維修等服務,並進行情報收集,而這基地對美國的第一島鏈防衛網也同樣重要。[5] 二戰後的英國駐港部隊曾在歐洲、紐西蘭、斐濟、汶萊等地進行軍事演習,香港海軍活動範圍涵蓋南中國海、南太平洋、澳紐及西太平洋,有助英國在後帝國時代保持一個全球防衛網,並與美國共享之。這個防衛網的地理範圍,同樣與香港的腹地重疊。

[1] Yep R. (2018)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Hong Kong Autonomy: Traditions of British Imperialism, Maritime Enclave and Contending Views of British Interest. In: Fong B., Lui TL. (eds) Hong Kong 20 Years after the Handover. Studies 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ublic Policy. Palgrave Macmillan, Cham. https://doi.org/10.1007/978-3-319-51373-7_10.

[2] Berryman, John. 2012. “British Imperial Defence Strategy and Russia: The Role of Royal Navy in the Far East, 1878 – 1898.”https://www.ijnhonline.org/wp-content/uploads/2012/01/pdf_berryman.pdf

[3] Bell, C. M. 1996. “Our Most Exposed Outpost: Hong Kong and British Far Eastern Strategy, 1921 – 1941.” The 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 60(1)

[4] Tang, James. “From Empire Defence to Imperial Retreat: Britain’s Postwar China Policy and Decolonisation of Hong Kong.” Modern Asia Studies28(2):317-337.

[5] 劉承宗。1997。中共駐軍香港的影響。《問題與研究》,Vol. 36 Issue 8, p43-54。

⏺ 延伸視頻:《直布羅陀以東公民》專頁班主Chris:為何香港曾是「東方直布羅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fhq_9a-nA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