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不少朋友對中共「二十大」新一屆領導人的教育程度感到憂慮,其實曾幾何時,小學程度的「勞動模範」(簡稱「勞模」)當「黨和國家領導人」,本是常態。

文革期間,官方政策是「老中青三結合」,強調要任用文革上位的一群人,但假如全都是造反派又真的天下大亂,於是一群學識有限、階級純正的「勞模」,就成為了位高權重的橡皮圖章。

形象最鮮明的是「農業學大寨」對象、「全國頭號農民」陳永貴,永遠包頭巾開會以示「勞動」身份,本來目不識丁,「掃盲」後勉強能讀報,卻居然成為國家副總理、政治局委員,要依靠旁人給他讀文件,再自己劃圓圈批閱。他當權期間,負責文宣的《人民日報》反而要邀請這位半文盲「指導」,充滿喜感。

另一位「賣菜大嬸」李素文大姐,因為賣菜賣得出色,就成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更以「賣菜經濟學」,一度負責協助掌管全國財政。

又有一位專長縫衣服的紡織「勞模」吳桂賢大姐,因為使用衣車技術出眾,成為「五好工人」,被晚年毛澤東欽點為國務院副總理,當時只有37歲,破了中共政權的最年輕「黨和國家領導人」紀錄。

說到以低學歷「自豪」的,還要首推「白卷英雄」張鐵生。他在考試期間不懂答題,乾脆交白卷、並在試卷背面講述自己的「革命精神」,居然從此飛黃騰達,憑「知識無用論」,「當選」全國人大常委。

這批勞動模範當中最有出色的是機械工廠工人倪志福。他獲賞識並非單純因為政治正確,而是發明了提升工作效率的「鑽頭」,更根據國際標準申請了專利,被稱為「倪志福鑽頭」,然後做過北京、上海市委書記,政治局候補委員。和其他勞模不同的是,陳永貴、李素文等人因為不學無術,文革期間成為「四人幫」同路人,鄧小平上台後都被清洗下台;但倪志福不但能順利過渡,而且官位越做越高,文革後才成為政治局委員,更成為改革開放年代的人大副委員長,1998年才退下來,成為一大異數。

毛澤東雖然提拔這批教育程度低下的人,但始終不讓他們出任正職,明顯只是要他們進行形象工程;要是動真格用他們管理,就會天天鬧笑話。假如陳永貴大叔成了國家主席,又會是什麼模樣?

▶️ 延伸視頻:程翔:「習牌軍」「二十大」完全清剿「團派」,這是一場政變嗎?(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Juqv7-YaF4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