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英國王儲查理斯登基,成為查理三世,但在平行時空,他本來有機會先管理香港「熱身」。假如成事,無論對他、還是對香港、乃至全世界,都可能是另一個結局。

2012年,英國外交官 Sherard Cowper-Coles 撰寫回憶錄,他在1994-1997年擔任外交部主管香港事務的最高負責人,之前也一直參與香港事務,紀錄應該有相當權威性。這份回憶錄揭露了一件往事:1986年,港督尤德爵士突然病逝,英國政府要在臨急臨忙的情況下找接班人,首相戴卓爾夫人要求外交部提供候選人名單。當時外交部的名單上,排名第一的,居然是查理斯王儲,不過最終戴卓爾夫人選擇了「中國通」衛奕信,但整個過程也拖了很久,因此布政司鍾逸傑爵士做了好幾個月署理港督。

衛奕信後來受訪時,曾坦言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擊敗」查理斯,成為港督。不過從歷史脈絡,幾乎可以肯定推薦衛奕信的,只會是當時深受戴卓爾夫人信任的所謂「中國問題專家」柯利達爵士,二人立場相近;而查理斯的私人政見,反而接近末代港督彭定康。

以王室當總督並非沒有先例。例如愛德華八世下台後,在二戰期間,就被邱吉爾放逐到巴哈馬群島當總督,以免他在本土與納粹德國藕斷絲連。印度末代總督兼副皇也是王室成員,就是菲臘親王的叔叔蒙巴頓勳爵。以王儲查理斯為港督,其實和蒙巴頓案例一樣,有帝國順利完成歷史任務的意味:畢竟在正常情況,衛奕信在1987年獲委任當港督,做10年成為末代港督乃正常不過,可以推論如果查理斯成為港督,也可能是最後一人。

不過查理斯和蒙巴頓不同:他畢竟是要繼位的,假如成為末代港督,無可避免要天天表態,不可能超然。以他後來顯示對中共政權的高度不信任推論,在香港也許會像彭定康那樣推政改方案,到了他繼任王位時,難免大幅度影響中英關係。但假如他在香港無為而治,把權力下放給香港華人領袖,卻可能令局面失控,又或令香港實質上提早回歸,無論這樣那樣,同樣會為香港帶來信心危機。戴卓爾夫人大概也想到這些麻煩,才避免了劍走偏鋒。

但假如查理斯真的成為末代港督,參考他在主權移交典禮期間撰寫的日記,幾乎可以肯定,他心底裏是認同彭定康路線的,也不會願意當十年傀儡。他就算自己裝作超然,也會任命一批類似政見的人,乃至與柯利達爵士對著幹,到頭來,彭定康路線可能在八十年代尾出現。

這不是說查理斯一上任,在當時中英關係相對和諧的氣氛,就會打算對《聯合聲明》推倒重來。不過就算查理斯接任時願意蕭規曹隨,到了六四事件之後,轉捩點就必然出現。查理斯王儲有象徵英國王室的道德包袱,加上他個人心底裏的傲氣,不可能像衛奕信那樣低姿態對北京妥協,肯定會希望乘機重振大英帝國雄風,雖然不一定推翻《聯合聲明》,但也不可能馴服到要英國首相到北京對李鵬叩頭。那時候他給英國政府的建議,也肯定與衛奕信的建議完全不同。

假如英國早在九十年代全面覺醒,不但香港的後過渡期可能有不同景況,甚至也可能影響其他國家的態度,甚至有沒有中國入世那一連串機遇,亦未可知。不過查理斯經假如過這些大動作,必然會開罪一大批人,例如柯利達爵士一類小人,肯定會在背後搞小動作;然後,會否在另一戰線,又被英國共和派乘機發難,作為廢除王室的藉口,卻也同樣難說。

查理斯王儲要是成為末代港督,戴安娜王妃相信同樣也會在香港十年。以當時香港民情,她在香港的民望肯定超高企,連帶令英國的形象也會進一步提升。有了這張王牌,查理斯港督要推任何改革,都會事半功倍。而戴安娜有了個人角色,說不定得到工作寄託,和查理斯的婚姻雖然依然不會完美,但卻可能會減少摩擦,在香港大概也不容易遇到其他心上人,起碼不會看上類似董建華、梁振英等人當情夫。如果香港能夠挽救查理斯的婚姻,今天的王后就是戴安娜,英國王室短期內的民望危機,也基本上不存在。

歷史沒有如果,但可以肯定的是,查理三世也是香港的恩人,他對香港是有感情的。關於他的香港日記,很值得重點解讀,日內會逐一分享。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