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3. // 我在香港的第一晚,去了港督府那充斥著當地人的歡迎會,它在香港警方一個絕妙操演下結束,所以港督府中很多人熱淚盈眶。然後在皇家遊艇上有晚宴,坐在我旁邊的是董建華,他就是中國挑選來代替彭定康的人,一個有船務背景的商人,我發現他神秘莫測極了,但非常健談。//

導讀:董建華是末代港督彭定康委任進行政局的,似乎英方不是完全沒有想過他是「接班人」,但大概想不到他是後來我們認識的董建華,才發現中方可能一直有所部署。究竟是他進入行政局在先,還是中方培養暗子在先?也許會是千古疑團。

查理斯說董建華「神秘莫測」,通常只有深沉的人,才予人這種感覺,但董建華卻「非常健談」。那又怎樣「神秘」?查理斯的英式暗示,正是一個有船務背景的商人、非常健談、英文好、乃至一度被當作親美英立場,本來應該不是中共那杯茶,現在卻雀屏中選。那他是甚麼時候開始成為中共同路人呢?他進入港英政府最高體系,究竟有沒有悉心部署,英國又是否一直蒙在鼓裡?MI5有沒有檔案?查理斯也許閱讀過一些董建華檔案,更令人好奇他的發現。

4. // (董建華)安撫地說移交後一切不變,向我保證中國政府要向台灣人展示香港成為「一國兩制」部分後一切安好——目的在於誘使台灣重返祖國。//

導讀:在1997年,台灣問題明顯是中國以懷柔方式「收回」香港的主要考慮之一;而董建華的優勢之一,也是在於他家族、特別是父親董浩雲的台灣聯繫。劉夢熊不斷強調「香港在做、台灣在看」,就是這意思。

但在這類場合,董建華「安撫」英國最高代表的理據,居然first and foremost就是「對台灣的示範單位作用」,這反映在中國內部,也是以這理據「安撫」現在全部跳出來的極左派、強硬派。香港「一國兩制」的承諾,理應是基於中方對核心價值、法治等的信任,而不應建立在「對台示範」一類現實主義計算身上;就算這是計算之一,也不應是主因、或放上檯面的說話。

正常邏輯,董建華應該對查理斯說「中方支持一國兩制只是因為真誠相信,沒有任何利益計算」,但他卻「坦白」講出實情。邏輯上,這正正說明後來發生的事:當台灣人民再不可能被「誘使重返祖國」,拒絕被騙,香港的「一國兩制」就毫無自欺欺人的價值,「一切不變」就變成「一切都變」、「必變型必走樣」。所以查理斯在1997年,根據邏輯訓練,就覺得這些話只是「安撫」、而不是sincere;只是中共權宜之計,而不是真誠的政策。

現在我們知道,他的研判,完全正確。

(待續)

▶️ 延伸視頻:英國新王查理三世能在位多久,如何面對英國君主立憲制終結危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UMc1sgLcOQ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