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駕崩,王儲查理斯繼位為查理三世。在英國歷史,一些「不吉利」的君主名字,往往用了一次就不會再用,經典例子是英國人非常普遍的名字John,因為差不多一千年前出了昏君「無地王約翰」(1199-1216年在位),就再也沒有「約翰二世」出現。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克倫威爾推翻、被送上斷頭台處決,英國一度成為共和國,自此「查理」被視為不吉利的國王名字;雖然他的兒子查理二世成功復辟,成為「逍遙君主」,不過任內最後幾年解散國會、個人直接管治至死,也是充滿爭議。王儲查理斯不避嫌,選擇成為「查理三世」,好事者自然覺得是不祥徵兆。

這樣說自然毫無根據。但基於以下八大原因,查理三世任內面對各方勢力對君主立憲制的衝擊,肯定非常大,這也會是英國的國本危機,必須認真處理:

1. 歷史上,英國從沒有73歲才繼位的新王,本來紀錄保持者是1901年登基的愛德華七世,他的母親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3年7個月,是伊莉莎白二世之前在位最長的英國君主。愛德華等到60歲才登基,做了王儲60年,雖然他也深愛母親,但不少記載都顯示他有點焦慮,而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放逐他母親最寵信的印度僕人。愛德華七世當了9年國王,68歲就逝世;73歲登基的查理三世,自然會被看作過渡君主,乃至無須被認真看待。

2. 然而現今科學昌明,查理三世的父親菲臘親王享年99歲、母親女王享年96歲、婆婆伊莉莎白王太后享年104歲,他假如有家族遺傳的長壽,配合不斷進步的科技,做到100歲、隨時過渡2047,也不是不可能。問題是就算真的如此長壽,查理三世卻不大可能累積母親才有的威望,到了因為身體原因減少職務時,就不容易得到國民諒解,容易出現「為甚麼要養一個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這類呼聲;而一生工作狂、工作到死的英女王,是從沒有被這樣質疑的。女王被期望做到最後一刻,多少因為查理斯王儲的民望並不高,但新王儲威廉的公眾形象則明顯比父親好。當查理三世多老幾年,大概要求他退位的呼聲就會開始出現,然後無論結果怎樣,都會觸及君主制的存廢。

3. 在過去二十年,左翼思潮在英國大行其道,政治正確之風大盛,這對減少種族歧視、建立多元包容社會,自然大有功勞,不少香港人移民到英國覺得如魚得水,正是其正面影響。然而與此同時,左翼卻往往過猶不及成為「左膠」,今天英國主流社會沒有人再敢說「肥胖」這類字眼,白雪公主不可以不讓黑人肥胖女演員飾演,在這樣的氣氛下,查理三世就可能不斷被翻舊帳。畢竟上一代人沒有太多這樣那樣的禁忌,根據同一標準,邱吉爾幾乎每一句話都可以是politically incorrect;查理三世當王儲時不時失言,也露出過自己一些非常cynical的觀點(例如參加香港主權移交典禮對中方很mean但很精準的描寫),只要有心人推波助瀾,隨時被左翼上崗上線。這方面,他自然遠不如母親那麼慎言。

4. 查理三世當王儲期間,理論上,確是不需要慎言的,因為他並非代表整個制度的君主。但儘管如此,查理斯卻未免太「敢言」,很多事情的公開立場,都表露得一清二楚,也就是沒有英女王那種subtlety。女王本人對很多事情有何看法,一直是高度機密,她自己也很能守住這條線,但查理三世對保育、氣候變化、農業等都頗有研究,對另類療法的推崇更被看作cult,可以想像的是,對國家大事,他自然也頗有個人見解。由於長期活在母親陰影之下,他自然不希望被看作平庸,每週和首相的例會會否給予更多個人「意見」,就有可能成為他變相干政、從而被抓著小辮子的禍患根源。

5. 共和主義在英國從來存在,如前述,17世紀就出現過共和國,在20世紀一度大為盛行,其中一個背景是有共產國際、蘇聯在背後搞小動作。戴安娜王妃車禍喪生後,共和制的支持者也一度激增。近年因為女王年高德劭,王室頗受歡迎,她個人的受歡迎程度更是與年齡成正比,但在左翼盛行的英國,不少人過份簡化地理解「王室=特權」,認為它破壞了人人生而平等的精神,而對君主立憲制的複雜功能不求甚解,覺得英女王在位時不搞共和已經是尊重長者的「妥協」,現在沒有再不行動的道理。這類過份簡化的理論,在互聯網維基即食資訊時代,更容易大行其道。

6. 而且英國國王除了是聯合王國國王,也是英聯邦領袖,其中十多個英聯邦國家依然奉國王/女王為君主。共和主義在英聯邦主要白人國家加拿大、澳洲都存在,而且更盛行,它們願意繼續奉英王為國家元首,更多是因為這一位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而不是王室本身。這幾年已經有巴巴多斯一類加勒比海國家不再奉英女王為國家元首,但影響力始終有限。然而假如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核心國家的其中一國在查理三世任內成為共和,恐怕對英國本土,也有骨牌效應。另一方面,在英國脫歐後,聯合王國內部的蘇格蘭醞釀二次獨立公投,北愛爾蘭問題也可能死灰復燃,英國王室本來的一大功能就是團結國家。假如有核心成員成功獨立,王室存廢,自然又會被拿來以放大鏡檢驗。

7. 在蘇聯時代的共產國際,也會以「共和主義Vs君主立憲」,嘗試在英國內部製造撕裂;不少英國工黨高層,包括曾主張共和的首相威爾遜,都被指與蘇聯關係密切。這些傳言無論真假,都很影響內部團結,其實就是原始的資訊戰。時至今日,互聯網成了現代資訊戰的主戰場,俄羅斯、中國都非常擅長這種旁門左道,反而英美諸國因為是民主自由國家,要在互聯網打資訊戰,反而投鼠忌器。英國現在成為烏克蘭戰爭的反俄主力,新任首相卓慧思更是目前最反華的西方大國領袖,中、俄假如不乘機搞亂英國,反而不合常理。只要他們以網絡機械人、BOT等技術,大舉製造支持英國「走向共和」的言論,然後又在另一方分身扮演極端保皇派的角色,無中生有的製造新議題,就隨時可以撕裂英國;某程度上,脫歐Vs留歐的討論固然有其結構性遠因,但部份也是Cambridge Analytic這類操作進一步加劇對立起來的。只要查理三世出現任何醜聞,中俄的「飛雲」機會,就會到來。

8. 問題是查理三世出現醜聞的機會,卻是不低。他的婚姻長期是小報重點關注對象,雖然因為所有主角死的死、老的老而不再juicy,但難保沒有甚麼陳年舊帳被發掘出來。根據英國法律,已故戴安娜王妃只要不死,就是王后,而查理三世的第二任正式妻子卡米拉結婚時,本來被確保不會得到王后稱呼,只能是「princess consort」,也就是依然是王妃;其實查理三世可以聚離婚婦人、而又能登基,已經比上兩代的愛德華八世幸運。最新消息是,官方終究還是以「queen consort」形容卡米拉,但經過一輪轉折才成功爭取,地位和戴妃始終大有距離。卡米拉在英國人心目中並不受歡迎,雖然近年形象略有改善,但始終不可能與戴安娜同日而語;要期待她像英女王般母儀天下,未免不切實際。只要像亨利、梅根一類王室成員繼續忘情演出,恐怕媒體不會對王室像女王晚年那樣相對留手。查理三世其實可以效法日本和歐洲王室,將一些王室成員的禮儀工作大幅減少,同時避免他們的個人生活影響王室、也就是影響國家形象,但牽一髮而動全身,在一個脆弱的環境,任何改動都可能造成意外後果。

王室的存續,象徵著英國的穩定和核心價值的傳承,重要性就等同國本的存續,不過是以人的形象展現開來而已。從這角度看,查理三世早就不是自己,極其任重道遠,但願God save the king。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