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俄烏戰爭的結構性影響現在逐步浮現,包括俄中之間的權力平衡,也可能被徹底扭轉。日前美國權威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CEIP)來自俄羅斯的高級研究員加布耶夫(Alexander Gabuev)於《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撰文,預言俄烏戰爭令莫斯科更依賴中國,乃至會逐步淪為中國附庸國,就很值得注意。

在20世紀,蘇聯視中國為一個貧窮國家,需要蘇共引導和幫助;然而幾十年過去,中國國力急速發展,開始吹噓自己比俄羅斯強大,特別是俄羅斯的經濟規模不及廣東省這「常識」,正被中國人全盤接受。當普京政權因為烏克蘭戰爭而要加強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意味中國可以藉此榨取更多俄國資源,甚至吞噬俄國的整體貿易,從而改變兩國的相互依賴權力結構。

加布耶夫認為,北京最終在俄烏戰爭還是支持俄羅斯,不單是因為有共同敵人,同時也是覺得這是加強影響莫斯科的好機會。由於兩國經濟關係可以完美互補,俄羅斯擁有豐富自然資源,但需要技術和投資,現在俄羅斯不可以待價而沽,中國卻可以趁低吸納。西方國家一直試圖令中國遠離俄羅斯,但都失敗了,因為中國明白站在烏克蘭一方的好處並不多,然而假如俄羅斯經濟崩塌,卻會波及中國。雖然中國表面上遵守了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但一直以不同渠道「合法」支援俄國,力度甚至比起以往更強。

俄羅斯被制裁後,俄國商品未能出現於歐洲,因此中國把自己定位成替代市場,低價吸納俄國商品,例如增加對俄羅斯碳氫化合物的採購。中國與俄羅斯在地理上,除了海運還能陸運,與中國交易又能以人民幣結算,避免了使用與美元、歐元、日元、瑞士法郎或英鎊掛鉤的被制裁支付工具,這對當刻俄羅斯而言,都是無可取代的。

然而中國雖然為俄羅斯帶來了一線生機,不過加布耶夫相信這種「救援」卻是糖衣毒藥,俄羅斯的選擇因而逐漸消失。

自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起,中國商品在俄羅斯市場上逐漸取代歐洲商品,到了2016年,中國商品更首次超過德國,作為俄羅斯工業用具的主要來源地。在過去7個月,從中國到俄羅斯的進口額增長了5.2%,目前為363 億美元;俄羅斯對中國的出口增長了 48.8%,達614.5 億美元。2014年,中國佔俄羅斯貿易總額只有10%左右,但到了2021年底,則佔了18%,這個數字將會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進一步大幅上升,意味著未來俄羅斯或有一半以上的貿易流動,是受中國左右及控制。隨著中國成為俄國主要經貿伙伴,人民幣也成為了兩者間的交易貨幣,同時也成為了俄羅斯事實上的儲備貨幣。這意味著俄國更進一步依賴中國,而莫斯科證券交易所的人民幣交易量呈幾何級增長,交易量更首次超過歐元,就是明證。

現時,中國與俄羅斯就西伯利亞天然氣田與中國的連接在談判中,北京希望能夠執行有利於中國客戶的方案,將人民幣作為合同貨幣、只需購買管道容量的最低限度,並且由北京決定會否採購額外天然氣。加布耶夫認為,如果是一年前發生現在的談判,莫斯科斷不可能同意,但現時並無選擇,只能接受中國「城下之盟」,因為這也是確保未來與美國、卡塔爾等液化天然氣供應商談判中擁有的唯一籌碼。

在地緣政治層面,中國也在把握機會去控制莫斯科,例如要求俄羅斯放棄與印度、越南的防務關係,並公開支持中國在南海領土爭端及對台灣的領土主張。中國也會爭取從俄羅斯手上獲得最先進的俄羅斯武器及其設計,優先進入俄羅斯北極地區,以及吩咐俄國照顧好中國在中亞的安全利益。

所以加布耶夫認為,當俄羅斯會以失去高度戰略自主權為代價,來與中國結盟,保護自己免受西方壓力,其實已經淪為中國保護國,諷刺地,昔日的大國地位,反而一去不返。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