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北愛爾蘭三十年內戰的遠因,自然是我們一直以來談及的千年衝突,近因則是1968年的民權運動。當時北愛天主教徒發起遊行示威,背景是全世界都在平權,北愛天主教徒也得到不少支持,包括英國政府在內,也不認為他們的訴求(例如取消新教徒選舉特權、重劃選區、平等教育權利等)屬於不合理。不過居於統治地位的北愛新教徒精英,態度則比英國更保守,對任何衝擊都感到威脅,擔心失去獨特地位。

於是和平示威變成暴力衝突,北愛新教徒警察殘暴鎮壓,出現傷亡,然後局勢一發不可收拾(一切劇情,香港人似曾相識)。外間會比較熟悉天主教徒的「愛爾蘭共和軍」(IRA)的炸彈襲擊,但其實最初的武力大都來自北愛警察,以及天主教徒自己的民兵組織,然後嫁禍對方。在愛爾蘭獨立運動扮演重要勇武角色的IRA,到了六十年代早就成為「和理非」,衝突發生時,並未能保衛北愛天主教徒聚居地,被諷刺為「I run away」。

於是新一代勇武派冒起,組成「臨時愛爾蘭共和軍」(Provisional IRA),和舊IRA爭奪領袖地位,逐漸成為北愛衝突的天主教武裝主力,才頂住新教徒民兵的攻勢。兩派民兵互鬥,一方有北愛警察、英國本土新教徒支持,另一方有愛爾蘭共和國、海外愛爾蘭人支持,各自的「外國勢力」資源都源源不絕,北愛迅速變成戰場。

本來天主教徒、新教徒早就在北愛雜居,但衝突開始後,雙方立刻壁壘分明,新教徒搬離天主教徒區,反之亦然,因為民居也往往是炸彈襲擊的目標,同時也是收藏自己一方武裝份子的安全屋。結果在貝爾法斯特,往往一條街屬於天主教徒、另一條街就屬於新教徒,雙方老死不相往來。

想不到到了今天,雙方關係依然如此。

雖然和平協議規定政府要共同組成,但民間依然把對方當作世仇。天主教徒、新教徒兩派居住的地方之間,今天依然有圍牆阻隔,本來還有各自的民兵在出口站崗,儼然國中之國,近年才被閉路電視取代,但守衛依然。這次在圍牆上簽名的感覺,一如回到德國柏林圍牆,確是沒有想到2022年的歐洲大都會,依然活在戰爭中,就似是暫時休戰,不知道衝突哪天又再重來。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