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外婆的祖家位於無錫,今天屬於江蘇省。但其實在那個時代,無錫普遍被看作上海的suburb,位置就在上海旁邊。在我們研究的港口外交,無錫、蘇州等都可以看作上海的長三角腹地,而外婆家族經營的無錫染布業,也和這裡的地理位置息息相關。

史書記載,明代開始就有無錫布業存在,但真正大盛,還是大清被逼開國之後,「五口通商」其中一「口」就是上海,自此無錫也逐漸繁盛起來。無錫盛產布業,一來因為位處長三角口,盛產供做布的棉花;二來人口過剩、耕地不足,家庭做布就成了維生之道;三來航運發達,製成品能夠傾銷全國各地,後來甚至能傾銷外地,慢慢就做出了品牌。

至於家族經營的染布,在現代化工廠出現前,也是自家製作染料,然後配成不同布匹圖案。無錫全盛時期,被稱為「布碼頭」,與鎮江「銀碼頭」、漢口「船碼頭」並稱「長江三碼頭」。鎮江、漢口都是英法聯軍之役後開放的港口,而無錫不在此列,卻依然大盛,可見其底氣所在。

我對這行業自然毫無認識,今天的布業自然全面自動化,很難想像昔日家族布業是何等光景。但我曾經在非洲尼日利亞北部卡諾省參觀土法染布場,印象很深,似乎昔日家族在機器現代化之前,可能就是那樣製作染布的。那個尼日利亞染布場由一個一個洞組成,每一個洞都有不同天然染料在內,染料由附近生產的植物提煉,然後人手把布匹放在洞內天然染色。當地的布匹相信不是original,但昔日無錫製布卻是全人工的,由採棉到outsource家庭工場製布,一絲不苟,用今天的人工計算,可謂不惜工本。但當時人力資源便宜,也沒有國際價格的概念,一切卻顯得理所當然。

直到出現了一個窗口:洋布未完全取代「土布」,而「土布」卻開始找到國際市場,這一個時期,相信就是無錫布商賺大錢的階段。當地的一些大家族,就是這樣到達極盛。而外婆的祖父,就是這時候栽培了他的六個子女,造就了一批性格各異、但都具國際視野的知識份子,並與當時的上層社會聯姻,產生了諸般故事。

參考資料:
・王敏毅:無錫布碼頭回顧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