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究竟外公沉默的背後,內心世界如何,對政治又怎樣看?那一代人普遍寡於言語,很多時候,真正的想法連枕邊人也不知道,更不用說在左派機構工作一生的人。

而我更不知道。

雖然外公是《大公報》副總經理,但從來沒有和我談過任何關於《大公報》的事,也沒有和我談過任何政治,甚麼共產主義、愛國主義,統統沒有。

我卻記得小時候因為家中裝修,到外公外婆家中住了一個月,記得外公正在讀紀實文學《雪白血紅》,而之前他也曾留下這本書在我們家中。對這本書印象很深,因為小時候記得很清楚每本書的來龍去脈,那是外公唯一帶來我家的書,於是我也讀過一些。

《雪白血紅》作者張正隆,講述國共內戰遼瀋戰役的細節,包括正面描寫林彪的戰功、也正面描寫國民黨敗將在抗日戰爭的功勞、還有直白長春圍城餓死極多百姓的慘劇,後來成了大陸禁書。直到外公病逝,我才在他家中看到類似《魯迅文選》的舊時代文學和政治作品,同時也找到好些關於國民黨歷史的書籍。

我的感覺是他在民國期間長大、開始工作,因為家族淵源,對國民黨有一定親切感,在《大公報》是基於愛國感情,多於認同中共。而起碼在他來香港之時,他大概認為在《大公報》依然可以發揮張季鸞的辦報理念的。而假如他完全不擔心中共,就不會千方百計來到香港,也不會在報館希望成為超然於政治的「逍遙派」。

他生前很想到台灣,因為那邊依然有遠房親戚。但他在《大公報》的高層職位,令他即使在台灣解嚴後,也不可能到訪。某程度上,台灣反而保留了更多張季鸞家族的事蹟,也請過家族後人悼念先人。他希望看到第三次國共合作。這也許是他那代人才有的情懷。

他少說話,身體很瘦,但很愛吃。晚年他的痛風很厲害,就是因為吃得太多。而他的快樂、不快樂,都在美食當中輕輕帶過。也許他知道既然在《大公報》負責財務,就要一生守口如瓶,口部的其他功能,就要釋放。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