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Patreon importer is back online! Tell your friends ✅

Content

無獨有偶,Thomas Friedman在《紐約時報》撰文後,曾以「全球最危險地方是台灣」為封面的《經濟學人》,幾乎同步刊登了題為〈佩洛西的台灣之行突顯了美國不連貫的戰略〉(Nancy Pelosi’s trip to Taiwan highlights America’s incoherent strategy)的文章。這篇文章認為佩洛西訪台可能會激勵到其他人站出來一同對抗欺凌者,但同時反映了美國戰略混亂,對美國國家利益不一定有利。

與Friedman一樣,《經濟學人》認為現時對習近平而言是政治敏感期,佩洛西不應此時以「台灣問題」去測試這位民族主義者。不過《經濟學人》更著眼之處,在於指出佩洛西訪台一事明顯與拜登總統協調不足。早前傳媒問拜登如何看待佩洛西訪台,拜登表示「軍方認為這不是一個好時機」,反映兩者之間並沒有好好溝通,令此言論見報後,只能選擇冒著與中國對抗的風險讓佩洛西出發,結果是被中國看作出爾反爾。但假如拜登屈服於中國的威脅,阻止佩洛西出發,這又會讓拜登看來優柔寡斷、缺乏權威。結果拜登作為不知情者,無論怎樣,佩洛西此行都會損害其威信,但二人畢竟來自同一政黨,為甚麼不能更好協調?

《經濟學人》更擔心的是,佩洛西是次訪台,或會暴露政府對台政策的不確定性。拜登早前一改以往對台的「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一再明言中國入侵台灣之際必定保衛台灣,卻經常事後由其他部門或發言人「反口」打倒昨日的我,現在拜登又以「軍方意見」為由提點佩洛西之行,顯示美國對台政策實際上是「戰略混亂」(strategic confusion)。這觀點也許和前總統特朗普的留言大同小異:特朗普日前在自創的社交平台Truth social,表示其著名hater佩洛西訪台只會為台灣帶來很大的麻煩,直言佩洛西總是惹麻煩,而且她所做的一切總是搞得一塌糊塗(例如兩次彈劾特朗普失敗)。不談二人私人恩怨,假如特朗普還是總統,定會覺得此行是國會挑戰總統權威,也許拜登也有這感覺,只是他不是特朗普,不能口沒遮攔、暢所欲言而已。

拜登可以影響Thomas Friedman,但不容易動員《經濟學人》定調,反映佩洛西此行出發前,確是沒有根據美國政壇潛規則完成「打招呼」過程。但「以結果為目標」,佩洛西登台後,美國政壇卻是空前團結,口徑也是一致,就是不認為此刻有違任何既定原則。也許美國主流輿論還不太習慣中共的文攻武嚇,以為那是西方式言出必踐的君子,將之等同北韓、也以北韓看待之,日後就豁然開朗了。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