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究竟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有沒有效?國際金融協會首席經濟學家Robin Brooks5月23日在Twitter表示:「根據研究員 Jonathan Pingle編制的數據表明,4月份 20 個國家對俄羅斯的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50%,俄羅斯經濟正在崩潰,我們預計到 2022 年底,其國內生產總值將下跌30%」。但克里姆林宮發佈的經濟數據,則顯示俄國經濟並沒有外界想像的差。究竟真相如何?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Jeffrey Sonnenfeld及Chief Executive Leadership Institute 率領團隊成員,撰寫了一份超過100頁的研究報告,認為「這只是克里姆林宮『報喜不報憂』(cherry-picked),選擇發放有利的信息,實際上俄國經濟已在制裁下受到嚴重影響」。這份在社會科學研究網(SSRN)發表、標題為《商業撤退和制裁正在削弱俄羅斯經濟》的分析報告,採用了俄文原文數據,包括消費數據、俄羅斯國際貿易夥伴釋出的數據、航運資料等,藉此揭穿及反駁「克里姆林宮口中的俄羅斯經濟」,當中包括「亞洲可取代歐洲接收俄國能源」、「俄國國內消費力仍然強勁」、「制裁下俄國經濟仍然穩固」等官方論述。

報告開首指出,克里姆林宮發佈的數據有「欺騙成份」,刻意拋棄不利的統計數字,例如不再發佈「資本流入和流出」、「貨物出口及進口」等戰前每月均會發佈的經濟指標。報告認為這些數據洩露了俄國經濟衰落的真相,例如石油和天然氣的總收入,已經比起以往大幅減少。

報告從而分析,在能源市場,亞洲並不能取代歐洲。俄羅斯的天然氣出口主要依賴固定的天然氣管道,而該些管道都是伸延向歐洲、而非亞洲,當中只有10%的天然氣屬於液化天然氣(並不需要依賴這些管道外銷)。去年中國進口俄羅斯165億立方公尺天然氣,歐洲則進口了1700億立方公尺天然氣,中國佔不夠歐洲進口量一成。

相比起其他石油生產國,俄羅斯石油的生產成本相對高,必須減價後,才能有效向亞洲銷售,而這又會導致俄國石油價格大跌,逐漸失去能源大國的戰略經濟地位。俄國為了留住中國及印度這兩個亞洲買家,不惜把石油價格下調至每桶折價35美元,可見俄羅斯的能源外銷到亞洲的成本比歐洲高、利潤卻更低,絕非長遠可持續發展之道。

(待續)

參考資料: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4167193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