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關於星期日張燦輝教授的導賞團為甚麼選擇小眾的St Albans,和一般人不是太熟悉的哲學大師培根,我們可以先做簡單導讀。

培根(Francis Bacon)生於1561年的貴族世家,是文藝復興後期英格蘭著名哲學家,也和那個時代的才子一樣,兼通科學、法學、神學、文學、外交學等不同學問,博學多聞,即所謂Renaissance man。他在1605年出版的著作《學術的進展》(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是歷史上的百科全書雛型。

培根畢業於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畢業後其實主業是從政,在詹姆士一世時期曾任下議院議員、總檢察長、大法官等職,但樹敵眾多,國會於1621年裁定他受賄罪成,被罷免所有官職。但在國王安排下,培根同年獲授St Albans子爵(Viscount St Albans),令St Albans作為他終老的地方,和晚年學術創作的基地。

為什麼是St Albans,相信是因為培根的父親生前是St Albans西郊小鎮哥Gorhambury市長,所以在培根讀大學前,都在這裡成長與接受教育,而培根被貶後,亦回到父親舊宅中繼續居住。

直至1626年冬天一個寒夜,培根嘗試以白雪填塞於雞隻體內,作「冷凍食品實驗」,因受冷而感冒,最終死於支氣管炎,終年65歲,死後葬於St Albans的聖米迦勒教堂,教堂的培根沉思像充滿氣派,為其他地方所罕見。

培根最為人稱道的是其獨創的「培根哲學」,亦稱「培根法」。當整個歐洲都沉浸於阿里士多德式邏輯,培根則加以駁斥三段論式演繹法,認為傳統演繹法「前提為真,結論必然為真」的導向,雖然可以為推理帶來明確結果,然而在現實世界、特別是科學實驗中,並未帶來顯著好處。

培根認為亞里士多德經常為「原則性的前提」先行定調,即使邏輯無邂可擊,在現實世界卻未必正確。為此,培根提倡先假設命題,再以實驗排除錯誤的假設,最後留下實驗為正確的結果,作「有證據」的推理。這套「觀察>提問>假設>實驗>分析>總結」的循環方法,幾乎可以應用於所有領域中,對我們的社會科學方法論有劃時代影響,難怪被無數學子視為祖師。

⏺報名表格: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jAcnsg0icGwvCiEdbjL3pMyHbp9BYd43i2X1d5pmnvw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