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辭職,震撼世界政壇。雖然他的辭職更多源自個人因素,而看不到英國的結構性問題可以因而改變(無論是變好還是變壞),但還也肯定產生不少影響。我們要分清楚這兩類問題,否則很容易失焦。

Boris Johnson辭職的導火線,是重量級內閣成員財政大臣、衛生大臣辭職逼宮,連同早前辭職的內政大臣、交通大臣等,已經先後有50多名高級官員辭職,在英國內閣制度下,首相很難再找合適人選填補來力挽狂瀾。而他們辭職的導火線,則是保守黨副黨鞭 Chris Pincher 出現性騷擾醜聞,連同早前Boris Johnson本人疫情期間的「派對門」醜聞,都令政府陷入形象危機。

然而Boris Johnson從來不是以聖人形象君臨天下,醜聞對他本來不會致命,畢竟早前他也捱過了不信任動議,而黨內規定一年內不能再動議逼宮,本來以為是守得雲開。致命的是Boris Johnson處理黨鞭性騷擾醜聞時,涉嫌說謊、知情不報、誤導公眾、操控調查人員等,正如「派對門」真正致命之處也並非「開P」,而是他本人有沒有「knowingly」誤導調查。在香港人已逐漸感到陌生的文明國家,由於有「不完善」的真選舉,假如「斷正」失去誠信,不但政治生涯會受重創,甚至可能有法律責任。保守黨員擔心下次選舉被攬炒,就情願主動割蓆換人。

至於民間也顯得希望換人,則完全是另一層次的原因,主要是近來物價飛漲,烏克蘭戰爭帶來能源危機,政府加稅又引起不滿,由鐵路工人到律師都在罷工。這樣的氣氛,自然不容易讓政府錄得高民望。然而這些問題,大部份都不是Boris Johnson政府的責任,背景都是結構性的。

有評論認為Boris Johnson沒有方向、沒有政績,只懂得以民粹方式選舉,這明顯不是事實。他帶領英國落實安全脫歐,已算是完成了前任政府做不了的大業;而脫歐後,他通過烏克蘭戰爭強化英美同盟、顯示脫歐後的新國際形象,為英國軍工企業帶來機遇,都不能算是沒有遠見。英國是最早制定「群體免疫」處理武漢肺炎的國家之一,通過共存策略,及早開始出現有限度經濟復甦。至於通過大舉接收烏克蘭、阿富汗、乃至香港移民,英國其實已經局部有效填補了脫歐帶來的廉價勞動力不足問題,BNO5+1計劃更會被歷史證明是他的德政。至於蘇格蘭醞釀獨立公投、北愛爾蘭邊界問題死灰復燃等,又不能怪到他頭上。

雖然無論誰繼任首相、乃至下次大選無論哪個政黨當選,英國都不見得能走全新的路,但Boris Johnson此時下台,還是會有不少漣漪。特別是烏克蘭戰爭後,俄羅斯一直相信西方會首先挺不住,因為他們是民主政體,只要戰爭、制裁影響到自身經濟,政府支持度就會下滑,而今次正是部份不幸言中。本來西方政客月來有一定模糊默契,就是不利用烏克蘭戰爭帶來的經濟危機爭選票,以示全力支持烏克蘭,但Boris Johnson下台,多少令這默契得到鬆動,俄羅斯可能是最大贏家。至於對中國態度,目前已經是跨黨派、跨陣營共識,相較下,反而是Boris Johnson本人經常顯得有意和中國修好做生意;至於在英港人擔心BNO政策有任何影響,則明顯是過慮。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